Main Content
-
刘珝与《新建环翠楼记》
刘珝(1426-1490年),字叔温,号古直。青州府寿光县(今寿光市)人。他是明代中期最有声望的儒学家、政治家之一,曾担任过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老师,入内阁参预政务,担任宰相十年之久。可谓三朝重臣,一代帝师。 …
--------------------------------------------------------------
-
仙姑美誉传四方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南沿海,有一户郭姓人家,家中有一个小姑娘,漂亮聪慧,心灵手巧。小小年纪,针黹女红,上锅下地,样样都会,不过家境太贫,姊弟又多,实在养不过来,无法,父母只好狠狠心,把她送给人 …
--------------------------------------------------------------
-
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
威海早先是个海边村庄。1403年(明永乐元年)始建威海卫城。六里十八步城墙围起的城池里,人口繁衍,房舍增加,逐步形成一些街道:南门到北门的大街称为直街,东门到西门的大街称为横街。大“十”字隔开的区 …
--------------------------------------------------------------
-
英租时期的威海卫
甲午战后,威海人饱受日本侵略者强占之苦,本望日军撤走之后,会再过上安定的日子,不想第二天英军循踪而至,登上了刘公岛。 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租威海卫。英国早在1898年 …
--------------------------------------------------------------
-
清朝时期的威海卫
自清军到了胶东半岛后,威海卫的明朝官吏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私下各谋后路。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思宗上吊自杀。中午,起义军李自成便乘马进入承天门,登上皇 …
--------------------------------------------------------------
-
明代的威海卫
宋金元相交时,山东是主要战场,频仍的战争,使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点财富的人多逃亡至长江以南,如上世纪50年代,草庙子武林村曾出土过一坑完整的北宋历代年号的铜钱,可推测出是主人于出走 …
--------------------------------------------------------------
-
芝罘救治伤兵
编者按: 该文由威海市档案馆馆长张建国提供。张建国同志对该文的出处、征集经过、主要内容、作者概况等作了简介,现刊载于该文之前: 《芝罘救助伤兵》选自约翰·欧文(JohnDOwen)所著的《双龙记》(Douthwai …
--------------------------------------------------------------
-
从《晚清史治要》看戚其章先生的史学观
史学观,是历史学家的灵魂与统帅。史学家的史学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到他的史学工作实践能否按照正确的方法与方向进行运作,而且更关乎到史家所探寻和研究的历史诸问题能否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历史的真相及其 …
--------------------------------------------------------------
-
于无声处的血性呐喊心灵深处的精神守望——孙建军新作《拂云看山》读后
细读《拂云看山》,可以品味到作者——一个青年学子对于历史的思考、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民族兴衰的忧思,一一融注在字里行间。其间所透射出的文化层面上的思考以及文化人格的精神向度等,则无一不发人深思 …
--------------------------------------------------------------
-
研究甲午战争史五十年的心得之作——读戚其章教授新著《走近甲午》
中国人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善于“以史为鉴”。可是有个大前提决不容忽略,即对历史的真实性一定要切实把握。如此方不致为歪曲的历史所误导,否则非特无益,反受其害,危险殊甚。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1894 …
--------------------------------------------------------------
-
走近大家——戚其章《走近甲午》读后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岳之首;黄河浩荡,虽非中国第一大河,却培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二十世纪的齐鲁大地,虽饱经蹂躏和磨难,却仍锻炼栽培 …
--------------------------------------------------------------
-
虽然身在此山中却识庐山真面目——中塚明著《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上编)读后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中塚明教授,将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研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而经过上下求索,真正揭示出日清战争史的本来面目,又是他的千金之诺。不久前出版的中文版《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 …
--------------------------------------------------------------
百家争鸣
-
历史著作也可以这样撰写——刘玉明、戚俊杰新著《辩证看甲午》读后
中国历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方法与传统。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为写出
-
山东文登郐家发现宋金石椁墓
2005年春,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郐家村村民在村西丘陵斜坡处挖养鸡场温室地基时发现一处
-
百千文物一捧中 ——读《威海文物概览》
最近我读了威海市文化局、威海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编的《威海文物概览》一书,对威海的文
-
《北洋海军“来远”兵船管驾日记》阅读报告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沈津教授的大作《中国珍稀善本古籍书录》中,有一篇介绍《北洋海军
-
英租时期的威海卫
甲午战后,威海人饱受日本侵略者强占之苦,本望日军撤走之后,会再过上安定的日子,不
-
于无声处见真情——纪念戚其章先生逝世一周年
戚其章先生是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人,而立之年已成为威海市的文化名人,特别是电影《甲午
-
北洋海军研究又出新成果——《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读后
继1984年、1994年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2004年9月,由中国历史学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