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分类:学术专著。
简介: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教授所作《不能遗忘的战场——海权视域下的中国海军抗战》一…
关键词: (暂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教授所作《不能遗忘的战场——海权视域下的中国海军抗战》一书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在运用丰富史料基础上,解答了抗战初期人们提出的“海军到哪里去了”的追问,告诉读者一个基本事实:由于中国和日本海权实力相差悬殊,中国海军不得不从海面撤离,进入内河、港汊,作依岸抵抗;不得不用战舰的钢铁之躯,沉塞敌军的必经之路,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不得不将舰载武器悉数卸下,组成奇异的“海军炮队”,作陆上进击;不得不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在纵横交错的水系,神出鬼没地展开独创的“布雷游击战”……正因为这些行动的“奇特”和“隐秘”,使中国海军“隐身”于抗战的硝烟之中,令人们视而不见。事实上中国海军始终在战斗。
该书认为,中国的海权思想和实践在漫长的古代即产生与发展,直到古近代交错之际出现衰落;中国人的近代海权意识觉醒经历了一个曲折而不完全的演变历程,从晚清名士姚锡光以海权推动海军复兴之呼吁,到孙中山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之悲叹,中国人始终没有建立起对海权的科学认知,致使中国海军难以迈出复兴的步伐,也就不可能建树于巩固海疆的事业中,海军的抗战也只能以上述形态展开。
该书还阐明,抗战中中日海军之状态,并非偶发情形,而是第一次中日战争,亦即中日甲午战争导致的必然后果。在这场改变东亚乃至世界秩序的战争中,日本以其明确的国家战略和不断扩充的军事力量,打败了大清帝国,消灭了北洋舰队,建立起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其海权一统东亚。而第二次中日战争,正是它在“海权理论”指导下,企图利用“大海军”主导世界的一次冒险,日本海军必然占据战争舞台的重要位置。
该书最后指出,海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自马汉创立“海权理论”后,“海权”的内涵有了丰富和发展,但其核心要义没有改变,依然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中国是拥有海权思想及实践数千年的国家,曾一度走上海洋强国之路,明朝中后期海权开始衰落,遂在近代西方列强强大海权的冲击中一次次遭遇失败,改变了社会发展轨迹,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新时代之海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总之,该书呈现了一个人们曾经忘却或忽略的海军抗日战场和海权视域,为书写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抗战史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呈现了一段人们普遍难以认清的中国海权发展历程,为构建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海权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林泰曾年谱
1852年(清咸丰二年),林泰曾出生于福建省福州闽侯(今福州市区)。 1867年(清同治六
-
丁汝昌年谱
(接上期) 11月20日(十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在威海就旅顺各军将领函请救援事,致电李
-
怀念我的祖太爷丁汝昌
慷慨捐躯去,岿然浩气存。 至今威海上,犹听怒涛声。 迢递三千里,沉浮一百年。 英灵钟
-
东亚史料中的明清海商
船舶是海洋地域和国家间接触以及交流不可或缺一个重要因素。从14世纪到20世纪初叶这段
-
威海惊人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
书讯:北洋海军舰船志
本书以军舰级别进行分篇,逐一介绍北洋海军各主要军舰。将北洋海军舰船的设计、建造置
-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火炮是近代军舰间赖以决胜海上的一项重要舰载兵器,具体体现火炮效力的载体则是炮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