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创深痛巨,永远值得回顾和反思。这次战争为何发生?中国为何战败?何以受到巨大的屈辱和损害?战争造成什么后果?中国近代化进程何以受挫?中国近代历史何以如此迂回曲折?重温甲午战争的历史,将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慈禧太后
在古代,亚洲东北部的政治格局比较简单,只有中国、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以及北部的若干游牧民族,整个区域处在中国的文化圈内,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中、日、朝三国在近代以前的较长时间内和平相处,并无兵戈。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东来,葡萄牙租借澳门,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中国的东南海面,从此扰攘不靖。16世纪末,俄罗斯的哥萨克跨越高峻的乌拉尔山,穿过广阔的西伯利亚,17世纪前期已到达太平洋西岸。西欧国家从海上,俄国从陆上,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东亚,改变了这里简单的政治格局,给这片平静而封闭的土地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契机,外国殖民势力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中、日、朝三个东亚国家同时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历史漩涡,成为列强追逐的猎物。而中国和日本在被外国侵略之下,开始认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力图富国强兵,向西方学习,中国出现了持续30年的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尊王倒幕的明治维新。中国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洋务运动30年内造枪炮、建工厂、开矿山、办电报、筑铁路、设海军。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醉心于西方物质文明的成就,努力将它移植于中国,企图借资本主义的器物,挽救封建王朝的没落。他们的举措一时也颇炫人耳目,以为真正取得了进步。其实清王朝政治腐败,已病人膏肓,而顽固派的势力十分强大,阻挠一切新事物,洋务派的封建性格也极深,又对外国百般依赖,虽进行了枝枝节节的改革而步履迟滞,如蜗牛爬行。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它的弱点,洋务运动好像纸糊的房子,只可供表面观看,却经不起风雨的吹打。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振兴富强。
日本和中国一样,同样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它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中国不同。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起步的明治维新一开始就显示蓬勃的朝气。它不但在工厂、航运、矿冶、铁路、电信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而且在政治、教育、法制、军制、思想领域励行改革、除旧布新。1872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和义务教育制,1878年设立参谋本部,进行军制改革。80年代颁布新学制,1885年制定新官制,设立内阁。1889年颁布宪法,1890年进行议会选举,组织政党。尽管日本的改革并不彻底,富有封建的、军国主义的色彩,但毕竟已在资本主义的轨道上迈开了步伐,比中国争先一着,取得明显的成效。
日本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必须对外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它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中国和朝鲜。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国内即充满着“征韩论”的叫嚣,以后一直扩充军备,欲与中国寻衅。1874年,日本即曾派兵入侵台湾;1883年与1885年又在朝鲜制造政变,扩张实力,挤迫中国,但均因羽毛未丰,其海陆军实力尚非中国对手,故暂时隐忍,不敢贸然与中国开战。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投入更大力量,厉兵秣马,追赶中国,必欲与中国一战而胜。到甲午战争时,它的正规陆军扩充至七个师团约12万人,预备役25万人,海军拥有28艘舰只,约5万8千吨,实力已在中国之上。而清政府盲目自大,以为日本是新起的小国,对它缺少警惕。清朝官僚认为日本在军事上不堪一击,“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挡车”。正是在清王朝漫不经心,未加防备的情况下,日本发动突然袭击,燃点起熊熊战火。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如何在社会教育中发挥作用
国耻类遗址,是中华民族被外敌入侵、遭受伤害和杀戮的历史见证。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就是
-
威海惊人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
亲爱精诚爱国抗战——试评萨镇冰在桐梓海校的演讲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大片国土迅速沦陷。至1939年夏,南京国民政
-
林泰曾年谱
1852年(清咸丰二年),林泰曾出生于福建省福州闽侯(今福州市区)。 1867年(清同治六
-
吕湛恩和《聊斋志异辑注》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
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后的赴日留学运动,竟然酝酿了一支埋葬大清国的革命力量。挽救,从另
-
威海人与甲午研究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成在威海,败也在威海。 1888年(清光绪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