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
丁汝昌年谱
10月2日(九月初四日)下午,丁汝昌与龚照玙在旅顺收到李鸿章中午来电:听说禹亭伤病未痊愈,甚念。汉纳根、马船主及管轮洋人皆讲“定远”、“镇远”应择紧要处修理,如炮台等,其木板舱房等各件,则可缓修,这样做,则数日内便能出海……
-
历历印迹启深思 —— 读《环翠印迹》
威海市环翠区档案局编印的这本《环翠印迹》,把环翠区(包括原威海市)的历史大致勾勒在人们面前。从建立威海卫起,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以时序为主线,分为古城沧桑、威海开埠、伟业开基、特殊年代、春风再起、继往开来和风情流变几个部分,记载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变化……这些珍贵的照片,或开阔你新的视野,或勾起你沉潜的记忆,撞击着你的心扉,启发着你的思索…
-
李鸿章六次巡阅威海卫
《李鸿章六次巡阅威海卫》详尽的描述了年过六旬的李鸿章如何不顾身体劳累六巡威海卫,极尽详实地记录了每次巡视威海卫的行程安排和对威海卫基地的建设、北洋海军的操练、守备情况的指示。通过此文让读者了解到李鸿章这位洋务运动的改革派对威海卫基地的重视和对建立强大的北洋海军的殷切期望,对研究中国近代海防和李鸿章海防思想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从“莱伯作旅鼎”说起 ——周代铭文“旅”字探识
《黄县志稿·金石目》中记载:“(黄县)城东南鲁家沟田中出铜器十:钟三、鼎二,钟无款识。若甗、若盉、若觯皆有铭。”其中一件鼎的铭文有这样五个字“莱伯作旅鼎”。有人将这句话释为“莱伯为旅这个人作了鼎”……
-
关于清末以前威海、文登三部旧志时间断限的探讨
因为考证“威海八景”产生的年代,对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威海卫志》(以下简称康熙威海志)的时间断限进行了一番研究……
-
从威海武备学堂炮学教习发迹的段褀瑞
民国时期,段祺瑞的大名在国人心目中如雷贯耳,但真正知道他从安徽来威海在武备学堂一炮走红内情的,恐怕少之又少……
-
不倦的精神 永久的丰碑 ——痛悼师友戚其章先生
回顾戚其章奋斗的一生,有许多感人至深,令人铭记和学习的东西。首先是他孜孜以求,始终不倦的拼搏精神,永远令人难忘,值得学习……
-
王家俭先生个人珍籍 入藏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近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传来喜讯,著名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王家俭先生个人专著、手稿及珍藏书籍入藏该馆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
-
信夫山下叩金匮: 福岛县立图书馆访书记
藤文库的藏书,来自福岛县郡山市实业家佐藤传吉(1887-1967)数十年间的不懈收集。其人酷爱藏书,尤其关注军事史方面的资料,据说曾经因为从书店运书而压坏过两辆私家车……
-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在编纂《日清战史》的过程中,曾经一度被详细叙述的日军占领朝鲜王宫始末怎么会变成谎言呢?最初我想,陆军参谋本部详细地记录日军占领朝鲜王宫的始末可能是日本陆军为了炫耀它在日清战争初战中的“功绩”……
百家争鸣
-
回首往事人未老——记“老字典”刘德煜及其新作《威海往事》
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文化操守和心声,正可用来概括刘德煜老师从事文史工作六十载的人生境
-
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简报
2011年3月22日,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学术研
-
清凉禅寺拾遗(一)
豆山,属伟德山山系,呈东西走向,西衔十九河,东至不夜河,横跨泊于、埠柳两镇,襟带
-
威海惊人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
时代“波磔”中的大写人生 ——读王家俭教授自传《梦影萍踪》
读王家俭教授自传纪实《梦影萍踪》,其草根一样平易的心态,泥土一样朴素的文字和情感
-
李鸿章六次巡阅威海卫
《李鸿章六次巡阅威海卫》详尽的描述了年过六旬的李鸿章如何不顾身体劳累六巡威海卫,
-
博物馆不能办成展览馆 ——光明日报专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
“博物馆的展览不应该是简单的陈列,而应该能体现出研究水平,能有效传播信息,让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