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1983年8月26日,全国政协参访团到达威海,其团中有民革副主席贾亦斌(71岁)和王家桢(86岁)等多人。趁此时机,笔者和傅元庆二人在威、烟两地,随其团活动并抓空进行了一次跟踪采访。威海人都知道中英当年收交威海卫时,王家桢是接收委员,徐祖善是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至于王家桢为何被赋予如此重任,以及他是哪里人,在外交上都有哪些经历,时人知之甚少,现将访谈随录做一番整理,以飨读者。
王家桢祖籍文登县,其曾祖父时,移居黑龙江省双城县。家桢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春(1897年2月),自幼读过私塾,1917-1923年被选为官费生,留学日本庆应大学。1922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死了20多万人,中国政府派王正廷前去慰问,由此结识了王家桢,谈话中家桢希望毕业后,请王正廷代谋职业。至王家桢回国后,便去找了王正廷要事做,王当时也无多少事,就给其开了张条子,介绍他去找吴佩孚。据王老回忆,说他当时很尊敬军人,认为只有军人能统一国家,谁能统一他就赞成谁。见了吴佩孚后,吴问王是学什么的,王说我是学经济的,吴说学那玩意儿干什么,净印票子熊人,可见他这个人还不懂学经济是干什么的。有一次一批记者约见吴佩孚,吴即席解答,王担当翻译。当问到某国代表团都走了时,这怎样解决问题呢?吴佩孚一听说这不要紧,我有军舰把他赶回来,王听了想这不好翻译,如果见了报就坏事了。在这种情景下,王就按经济学的法则,编一套说法为之应付。就这样,吴用蓬莱话(吴系蓬莱人)乱说一通,王就边现编边翻译,不管他的原话。第二天报纸大字就登出来了,可吴佩孚一看,说“这不是我说的呀!”王告诉他,你想想,外国人一个兵都有治外法权,何况他的外交使团团长,怎么能用兵舰给撵回来呢?吴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识个字,粗声大气。当然日本记者中有懂中国话的,听出来王在翻译自己的见解,大家就很重看王这个人。但王老仍然认为吴不是坏人,也不像某些人说他是个贪官污吏。后来吴派王家桢到日本去考察,不久吴失败,王便留在日本中国领事馆工作了一年多(1924-1926年)。1926年吴东山再起,王又回到吴那里工作了一年。1927年王家桢到外交部任科长。
1928年王家桢转到张学良部从事外交事务。同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日本乘机要求从东北吉林到会宁等地享有铁路建筑权。段祺瑞要自己修,交通总长叶恭绰没签字,交由次长签,后又拟由地方办。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埋设的炸药炸死,张学良便派王家桢去办,当时讲定若一年谈不成协议,条约便作废。此时日本人拿出70万元企图贿赂王家桢,后因条约作废而作罢。王家桢认为替张学良办了件好事。1929年日本在京都办了次酒会,邀请莫德惠、王家桢参加,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中日亲善”,对王家桢说:“如果东北独立,你就是开国元勋”,王家桢说:“中国是统一国家,是文化的摇篮”,使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日本文部大臣请王家桢参加日本“交询社”,说王是日本大正年间第一位在日本的留学生,此事亦被王婉拒。这一年王家桢在日本还拜会了日军白川大将,白川见面后问:王君有什么贵干?王家桢便提出要求日当局应撤换驻沈阳的武官,白川听了立即恼怒起来,王说换换顾问也可,可留后勤和辎重。在当时日本国内都反对军人在内阁左右局势,王适时利用这个思潮,向日本提出一些看法,使其难辩是与非。王家桢回国时还趁机将臭名昭著的日本《田中奏折》带回国内。因这件密折是田中首相向日本天皇进言:“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此件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王拿回“密折”后,及时地交给了南京政府,接着便将其刊印出来,揭穿日本种种勾当内幕。日本政府得知后,赶紧否认,但于事无补。1979年王老在《历史研究》二期上发表了研究文章。
关于为何被委以重任,成为收回威海卫的接收委员,王老注重谈了与张学良“改旗易帜”有关,即改换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旗。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正式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这使蒋介石大为感动,便极力想法酬劳张学良及其部属并加以重用。谈到在东北跟随张学良这一经历时,王老颇感到荣耀的一件事,就是1956年周恩来总理召集60岁以上老人开会,当时王正是60虚岁,周总理要求大家写点资料,后来文史资料委员会也找过他。王就将自1928年至1932年跟张学良办外交的往事写了。事后有人看了说王老胆子大,当时日本领事馆曾设“鸿门宴”力阻,不许换旗(五色旗)!而王家桢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中国的内政!”说他那时办了件“出名的事”。
吉会铁路事件结束后,王家桢被送到南京,在外交部当了一名科长。1930年3月,蒋介石又任命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国民党设立之外交委员会,是仿照苏联的模式,胡汉民是主任委员,委员有王宠惠、王家桢,没有王正廷,因为当时东北势力赞助蒋介石,找王家桢任委员有酬劳的意味。外交委员会决定接收威海卫,由外交部着手办,王正廷任外交部总长,原因是他在北京政府干过总长。同年9月23日由行政院公布,任命接收威海卫委员为外交部次长王家桢,任命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为徐祖善。这样既可利用东北海军的力量,也可摒除地方势力的插手,且徐祖善也曾是海军中有名望的人物。王老说,尽管这样安排,但在胶东的军阀刘珍年,却是按捺不住心动,他两次亲自跑到南京找王家桢,去后一坐就是一个钟头,但不太说话,问什么说什么,不问不说。王老暗猜想:他是不是想以文人拉军队作为他的靠山?当然刘珍年什么也没得到。
1930年9月下旬(王说记不清具体时间),王家桢、徐祖善带领邝广林外交部科长、崔存璘外交部科员等人,从上海乘船赴青岛住了一天,经一番准备就绪,便乘海琛、镇海两艘军舰直奔威海卫。10月1日上午,在英国驻威行政长官官邸举行交接仪式。庄士敦很注重礼仪,穿礼服,他虽会说中国话,但这种场合他不愿讲。王家桢讲话由徐祖善和邝广林当翻译,邝曾是驻美华侨。有关交接仪式详情,可参见《威海文史资料》第一辑王家桢著”收回威海卫英租界历见记”。当问到王老在威海的感受时,他说已记不清住在哪里,只知住地离会场不太远,是不是”庆和楼”?已记不住了。接收后王老曾到威海乡下走走,都说威海是个太平地方,但未想到所见的男人还都留着发辫,女人还包裹着小脚,真是“愚民政策啊”!
之后,王老说他再未回到威海来,主要是国际事务多。“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国内有两个组织,一是“在乡军人会”,其主要成员是退伍军人;一是“偕行社”,其主要成员是现役军官,所谓“偕行”,是从《诗经》上的一句话引出,即若能将商纣王咒死,就同其一块儿去死。“偕行社”那时已有秘闻,日本有寻机侵略中国的打算,王家桢向王正廷谈了这种情报,要他上报,王很为难。王家桢又提出找找英国的兰普森、美国的约翰逊,王正廷说打仗要有三个M(钱)。后来王家桢路过莫斯科,说及此事他们也不相信。(这个史料以前没有发表,后来王将其交给了周总理。)“九一八”事变终于发生,中国政府告到了“国联”,日军占领东北,英国原是采取干涉手段,后改用从中调和办法。中国行政院有权研究参加“国际联盟”问题,英人又催,宋子文则打电话给颜惠庆说放弃。王家桢表示反对,说明不能依靠英人收复失地,应争取在“国联”内有发言权。王说服了刘文岛,争取了51个国家的同情,只有日本一国反对。
抗战时期,王家桢在四川乐山当了国民参政会参政议员,是蒋介石要他干,王很感谢蒋。后来王以一个参政会团长的名义到了西康富林一带视察。那里有种茵陈木的,是很贵重的木材,有位经理表示要用此木送蒋介石一口好棺材,王说我不管。后来这事被蒋知道了,他说王不尊敬他,使王碰了个暗钉子。1943年底第四次参政会,王家桢不满宋子文勾结日本,想以“七七”事变作基础与日本妥协,王质问说:“我们现在是在鸭绿江边还是在山海关内?”主要是表达要打回东北老家的意思。下午蒋介石发言骂了两个钟头。这次会后,王家桢的参政会员资格也没有了,之前的二次会已撤去了他的常务委员。1945年旧金山会议,没想到蒋介石又要王家桢参加为代表团顾问,还有陈绍宽。在旧金山美国公使请王家桢向其军队做个报告,王讲了两点:一是日本兵不投降,主要是“武士道”精神使然,二是日本不投降,主要是在于日本天皇一人,只要他说了话事就好办了。后来听说美国采纳了王的看法。王老说,总之我写的东西不敢保错误多与少,但我的事与我心无愧。《欧美环游印象记》是王本人写的,主要记自1928年起至日本退出“国联”止,1934年出版。
王老最后嘱咐:“我参加收回威海卫的事不要写得太多,要多写写这些年来威海卫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笔者没想到第二年王老竟作古,享年87岁。这段随访,已过去了整30年,今天重忆并将随访录整理出来,权作对王老的一次悼念吧!
(作者:威海市环翠区史志办离休干部)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走过百年的老洋房
自明洪武三十一年设卫,永乐元年筑城,屈指算来,威海这座山东海滨城市已有600多年的历
-
育桃李燃烛斯生 著甲午流芳千世 ——回忆与戚其章交往的岁月
2012年10月8日,惊闻其章兄仙逝,我的内心万分难过。又一个知心兄长弃我而去,一位著名
-
北洋海军研究又出新成果——《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读后
继1984年、1994年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2004年9月,由中国历史学会、
-
勿忘甲午 以史为鉴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上)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
-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
当代“主炮晾衣”说内容可信度之辨析 被国家寄予了太多希望,且还一度戴起过亚洲第一桂
-
各抒己见 不乏真知——第三届(深圳盐田)博物馆馆长论坛综述
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
-
军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作为对外展示我国五千年辉煌军事文化和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军事博物馆,也是向世人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