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出处:(暂缺)栏目:文博论坛。发表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摘要:2022年9月—10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做客CCTV-10频道《百家讲坛》节目,讲述系列节目《乘风破浪五千年》。 1.来自远古的船 在中华文明绵延数…
关键词: (暂缺)
2022年9月—10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做客CCTV-10频道《百家讲坛》节目,讲述系列节目《乘风破浪五千年》。
1.来自远古的船
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从未停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从高山到湖泊,从陆地到海洋,中国人用自己的胆识与智慧,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更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海洋文明。在中国人征服海洋的历程中,无数伟大的航海壮举值得我们歌颂与铭记,郑和七下西洋、法显渡海归国、汪大渊远洋航行,这些故事无不令我们拍案称奇。无数伟大的航海发明创造更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从种类繁多的船只到科学实用的航海技术,先辈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书写了华夏儿女勇于闯海、破浪前行的壮阔史诗。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9/25/VIDEK4XRx3fKVrx04aDcvdfg220925.shtml
2.船具里的密码
在对海洋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古人不仅掌握了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制造出种类繁多的大型船只,而且发明创造了一系列航海工具和航海技术。这些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发展,而且对世界造船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一次次探索、征服海洋的过程中,中国古人发明创造了哪些至今影响世界的航海工具和航海技术?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9/26/VIDEDwIG9AI1QKjisOYMyWdO220926.shtml
3.海战兵器谱
中国古代兵器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冷兵器时代到火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创造了许多用于陆地作战的兵器,而且在探索、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大量用于海洋作战的兵器,这些海上兵器曾经助力郑和七下西洋,也为戚继光抗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些海上兵器不仅为中国古代的海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兵器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究竟有哪些用于海上作战的兵器?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9/27/VIDEbAMSUn4NJyIU0HT70Usz220927.shtml
4.扬帆万里的秘密
作为较早探索海洋的民族之一,中国古人在与海洋的较量中也逐渐掌握了海洋的规律,创造了众多先进实用的航海技术,实现了郑和七下西洋、法显渡海归国、汪大渊远洋航行这样的航海壮举。那么,这些彰显中国古人智慧的航海技术到底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9/28/VIDEvYKff07ZvzqLj4hlLeSW220928.shtml
5.殷人的“美洲之旅”
在商王朝第十九位君王盘庚继位后,他将国都搬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由此,史书又称商朝人为“殷人”。对于这样一个早期奴隶制王朝,人们对其研究的关注点往往聚焦于内陆。不过,在上世纪30年代墨西哥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让人们对于商王朝的研究视角跨越了大洋。据墨西哥考古现场发现的文物推断,殷人很可能曾经抵达过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并且很可能传播了中华文明。那么,“殷人渡海”这件事真的曾经发生过吗?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9/29/VIDE3I6DMSO9Ut2aGnf4iQQL220929.shtml
6.暂缺
7.传奇《山海经》
说起中国神话故事,不得不提到上古奇书《山海经》。这部记载着奇珍异兽、地理山川和人文故事的先秦古籍,可谓十分神秘!千百年来,人们质疑《山海经》,因为它记录的山水地理,使人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云;人们向往《山海经》,因为它描绘的奇山异石,使人如临仙境,如醉如痴;人们热爱《山海经》,因为它记载的神话故事,使人精神焕发,催人奋进。那么,《山海经》记载的一系列沿海地理情况是否真实可靠?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1/VIDEenONn2pVx2Fw6XtZsxc5221001.shtml
8.徐福的东渡
秦朝时期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海外求仙活动——徐福东渡。这是一次求仙之旅,也是一次海上“冒险”行动,更是一次开拓海洋事业的壮举。徐福率众远航出行,传播了中华文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河。千百年来,徐福东渡已经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徐福出海后最终到达了哪里?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2/VIDEJtkI7UIWfsR04Bdf3Eri221002.shtml
9.汉武帝东巡大海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十六岁登基,七十岁去世,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位帝王,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对内富国强兵,对外抗击匈奴,并且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繁盛千年的“丝绸之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东西方文明得以通过这个窗口展开对话。而正当汉帝国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汉武帝又将目光投向了东部沿海。史料记载,他曾多次巡游于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辞辛劳、跋涉千里,频繁地进行东巡活动?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3/VIDEhgzRG53R50LNqFTNz7co221003.shtml
10.法显的非凡之旅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经发现新大陆的历史,几乎可以说家喻户晓,但是,在中国航海史上,却有着另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是中国人最早到达了美洲大陆,而至于是哪一位中国人到达了美洲大陆,还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在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法显首先到达了美洲。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中国人到达美洲大陆的时间,就比哥伦布足足早了一千多年。那么,法显首先到达美洲大陆的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4/VIDEv2wc70eZ2xEoFsdsMcPa221004.shtml
11.扶桑国在哪里
十八世纪中叶,一位叫德·吉涅的法国学者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观点。他说,美洲大陆不是哥伦布发现的,而是一个叫慧深的中国僧人发现的。如果吉涅的观点论证充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慧深是继高僧法显之后,又一位有可能到达过美洲大陆的中国人。当吉涅的观点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当时及后来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逐渐形成了赞同和反对两派,并且在此后的数百年当中,反对派和赞成派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辩。那么这场论辩的结果是什么?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5/VIDE9jfVrYdO2adonhD05gq8221005.shtml
12.李白一生爱大海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李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豪放洒脱、行侠仗义、渴望功名、志存高远,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中度过,行踪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而在这其中,大海是他不变的追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字里行间张扬着他浪漫主义的海洋豪气。他一生崇拜大海、追寻大海、向往大海,后来更是以“海上钓鳌客”而自居。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6/VIDEgECxKKr7TMsiz4KhwB4C221006.shtml
13.探秘“黑石号”
勿里洞岛,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岛屿,有大量神秘的宝藏隐匿在这片清澈澄明、暗礁散布的水域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艘沉船“黑石号”在勿里洞岛附近被打捞出水,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勿里洞岛所在的水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这里会有大量的奇珍异宝重现世间也不足为奇,然而“黑石号”的发现,还是为世人所震惊。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7/VIDEVaxNXsQCjXKmvQfiqgxV221007.shtml
14.万家灯火光明城
泉州,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地位并不突出。不过,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泉州逐渐跻身于中国古代著名港口之列,地位日益提高。至宋元时期,泉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货物堆积如山,贸易日益繁盛,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纷纷云集于此,追求着他们的幸福与梦想。到了夜晚,家家户户点亮的油灯与火把彻夜不灭,把泉州城照得灯火通明。所以,文献中也常常称泉州为“光明之城”。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8/VIDE78s7pQhfmKy7MqvhDVlH221008.shtml
15.八仙的传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对大海的探索与想象。古代先民面对那浩渺无际的汪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蓬莱仙岛、龙王龙宫等一系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仙境和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精髓之中。这其中,“八仙过海”这则神话故事便是在中国人对海洋的无限渴望与向往中产生的,流传至今,家喻户晓。那么,从“八仙过海”神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古代海洋文化的信息?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09/VIDETwuipV3nYQo4KlASE4cG221009.shtml
16.妈祖的传说
我国的海岸线曲折绵长,勤劳的沿海人民向海而生。海洋哺育了众多生灵,它的隐秘和深邃也令人心生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古先民对海洋的崇拜逐渐衍生出了对特定神明的崇敬,妈祖,便是先民们崇拜的神灵之一。妈祖崇拜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上千年,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对于漂泊海外的中华游子们来说,妈祖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那么,真实的妈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10/VIDEGyEuY1BNzicQrujFsPJM221010.shtml
17.苏轼的大海情缘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巨匠,他号东坡居士,因此也被称为苏东坡。苏轼一生命运坎坷、跌宕起伏,但无论高居庙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他忧国爱民的志向却始终不曾改变,这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苏轼与大海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他的一生中不仅有大量的作品反映了大海的壮阔,他本人更是参与了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水利建设和海防工程。那么,苏轼的人生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治水经历?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11/VIDE1WL32Opczi9yN3BvsX9w221011.shtml
18.崖山海战的启示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立了大元王朝。元朝虽存世不足百年,但在开疆拓土、中外交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尤其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曾经凭借着金戈铁马纵横天下的王朝,在海洋的探索方面也建树颇丰。然而要说起元朝人开始对于海洋产生重视,就离不开宋元交替之际的关键一战——崖山海战。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12/VIDEk9NgCpSCTgv3JHkWs9Ti221012.shtml
19.扬帆亚非的航海家
提及中国古代的大航海家,人们自然会想到郑和。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展现了明朝的强大国力,但比郑和更早的两位航海家却很少有人提起,他们像弄潮儿一样,站在时代的前列。他们热爱航海事业,具有冒险精神,义无反顾地前往大洋深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航海壮举。他们敢闯敢干的精神无不令我们感动,他们就是中国元代的航海家杨枢和汪大渊。英勇无畏的他们,用自己的航海经历,书写了中华民族勇于闯海、破浪前行的壮阔史诗。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13/VIDE6oOKc4uz4CxWdUq1bTc1221013.shtml
20.航海图谜团
2008年,一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被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记录显示,这幅地图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长达几个世纪之久,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一幅地图。地图上的文字、航路和地貌等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但是由于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所以有专家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甚至就此引发了一场真伪之辩。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0/14/VIDEFHxmpGLDznPYi8ygK3I2221014.shtml
21.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国力日增。为了树立明朝在海外的威望,恢复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建立友好的关系,明成祖决定派郑和率领船队远赴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功七次下西洋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4/VIDEODgpKK4Nga8ywAYBP9iC221104.shtml
22.望海埚大捷
这是我国明朝抗倭战争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也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明朝军队全歼倭寇,倭军自此闻风丧胆,之后的百余年内再无大规模的侵略。这场著名的战斗便是发生于我国明朝初期的“望海埚之战”,故事的主人公是永乐年间的抗倭名将刘江。在系统的军事体制下,大将刘江不断总结抗倭经验,终于沉重打击了沿海的倭患。而在大战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疑点,“望海埚之战”大获全胜,绝非偶然事件,那么,大将刘江究竟是用了什么军事手段,打赢了这场漂亮的战斗?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5/VIDE0KsKb1QmNJvx1wDrMzG7221105.shtml
23.抗倭歼灭战
明朝建立之初,就开始实行一项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海禁。海禁政策为抵御沿海的倭寇而设,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但海禁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为中国探索世界、文化交往,关上了一道海上窗口。到嘉靖年间,海禁的严苛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而此时明朝沿海的倭患也愈演愈烈,以王直、徐海为首的倭寇集团规模最大。那么,面对这些实力强劲的倭寇集团,明朝军队将会如何应对?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6/VIDEhzVY8Hd4wFvJvO7QdzxN221106.shtml
24.神武戚家军
戚继光精通战法战术,练兵布阵自有一套。他率领的“戚家军”个个剽悍无比,百战百胜的战绩令倭军闻风丧胆。横屿岛位于福建宁德县东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明朝军队若要涉险剿倭,往往有去无回,因此横屿岛也被称作“夺命岛”,倭寇凭借着有利的地势长期盘踞于此,越发猖獗了起来。而戚继光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捣毁了横屿岛上倭寇的老巢,战斗的过程迅猛而精彩。那么,大战的过程中都有着怎样精彩的瞬间?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7/VIDEn5Fcmi35XGcPMbI7Qku0221107.shtml
25.《海错图》之谜
在2003年故宫举办的“清代宫廷画谱展”中,有一部画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画谱的内容多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有些甚至毫无美感可言,这与周围强调“气韵生动”的宫廷画作相比,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样一部看似“另类”的画谱,不仅曾经被乾隆皇帝视作珍宝,就连如今在故宫展出,也夺得了全场关注的目光。这样一部“民间小作”是如何被带进宫廷得到皇帝赏识的?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8/VIDEZYAErdkPHCLKJ7JaJJnf221108.shtml
26.海盗集团的覆灭
从康熙朝的后期开始,中国东南沿海频频出现海盗,朝廷屡次围剿,却一直未能根除祸患。到乾隆末年、嘉庆初年之时,海盗活动愈发猖獗,声势浩大的海盗帮派甚至一度在沿海地区雄霸一方。为什么盛世期间会出现如此严峻的海盗问题?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09/VIDECgBpHSAo7z7wIK87qiEb221109.shtml
27.走向世界的陶瓷
精美的瓷器,既是工艺品中的瑰宝,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海路运输以其更加安全、便捷的特性,愈发受到外销瓷等商品出口贸易的青睐。当中国的外销瓷走向世界各地,这条由先行者开辟的海上贸易之路也随之熠熠生辉。那么,中国古代的外销瓷与内销瓷有着怎样的区别?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10/VIDEP3IXuM5YXqUsi6mhyk9g221110.shtml
28.茶香飘四海
中国人爱饮茶,从冲泡到品味,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而更多地包含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文化内涵。中国是茶叶的主产地,古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茶叶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陶醉于饮茶所带来的独特体验,惊异于茶叶的神奇功效,对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今,世界许多地方都有饮茶的习惯,甚至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习俗。中国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滋养着人们的生活。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11/VIDEdyZsRrMSWMuCC42NdEmG221111.shtml
29.美酒行天下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正因为爱酒,古人也经常把酒写入他们的诗句中。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酒都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情绪的最佳饮品。古时,从事海上活动的人,船上常有美酒相伴。酒,用其特有的醇厚与回味,为浩瀚的大海注入了一抹甘甜,让漂泊于海上的人们,找到些许心灵的慰藉。酒在人们的海上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12/VIDER6z5pzedp294FUIZR9P6221112.shtml
30.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岸线绵延约1.8万公里,在万里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著名的港口,大连、青岛、上海、广州等等。这些美丽的海港城市,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商家与游客,推动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启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影响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许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条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的使节、商队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11/13/VIDEVUYNawr2cEoafdsCD6xY221113.shtml
来源:央视网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浅谈博物馆宣教工作
早在2004年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要坚
-
“民-国”海军少将袁方乔
袁方乔(1891—1964),字宇南,荣成唐家庄人,民-国海军少将。历任“海圻”巡洋舰舰长
-
陈列艺术对博物馆环境的塑造
专题性纪念类博物馆,即纪念馆,以其独有的历史特征、丰厚的陈列资源、多样的表达手法
-
各抒己见 不乏真知——第三届(深圳盐田)博物馆馆长论坛综述
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
-
“济远”撞坏“扬威”考正
1894年9月17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血战于鸭绿江口外。
-
李鸿章论人与论世
近日,《李鸿章回忆录》出版。这本书在出版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者曼尼克思是一
-
马关春帆楼耻辱伤心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