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2009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国防教育会议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获殊荣,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又被国家国防教育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3月,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中心内容的近代遗址类博物馆。它管理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所属 28处北洋海军及甲午战争遗址。馆址设在北洋海军提督署。
该馆自建馆以来,在地方政府和驻地部队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宣传海权文化、固我海疆为国防教育主题,认真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国防教育方针;充分利用北洋海军提督署等古建筑,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系列陈列展览;向广大观众宣传中国近代被侵略的百年屈辱历史,宣传爱国将士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献身国家民族的壮烈事迹;普及我国国防历史、基本国防理论和军事方面知识。从而使观众铭记“腐败导致灭亡”、“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修复文物古建筑 加强教育基地遗址保护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28处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文物遗址。建馆以来,该馆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重视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对纪念地古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纪念地遗址的原状复原改造。二十多年以来,累积投入文物保护资金共计8000多万元,重点保护修复了提督署、龙王庙及戏楼、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及名录墙、威海水师学堂、黄岛炮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文物建筑遗址,共6万多平方米。开放参观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使纪念地形成独特文物展览与优美自然风光相映生辉的游览格局。
征集文物史料 打牢教育基地的基础
为搞好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该馆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集有关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时期的文物、照片、史料。馆领导亲自带领文物征集人员,北上南下,寻访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北洋海军将士后裔200多位,征集到珍贵的文物史料100多件,使该馆馆藏文物史料数量和质量快速提高。现有文物藏品近5000件,其中国家一级近代文物39件。众多的甲午战争文物遗址及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料,是进行国耻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生动教材,也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成为进行近代史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搞好陈列展览 丰富教育基地内涵
该馆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陈列艺术形式与科技手段、平面图片与立体形象有机结合的原则,先后推出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系列陈列展览30多个。共展示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收到了贴近历史、引人入胜的展示效果。2008年该馆新的陈列馆建成,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新陈列馆以文物史料为主体,以文物展品、图片资料等为主线,复原部分场景、雕塑,并采用了电脑三维技术及先进的声、电、光和多媒体技术等展示手段。从而更全面地展示了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历史全景,弘扬了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和广大民众抵御外侮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陈列馆的开放,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档案史料,直观、生动地向广大观众普及中国近代海防史、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知识,满足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海洋观教育、海防观教育的需要。在教育对象上重点突出部队官兵及广大青少年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到因人施教,收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建馆至今,累计接待观众1500多万人。
积极与院校结合 提高教育效果
该馆始终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对学校组织的团队日活动、六一儿童节、夏令营等活动给予全力支持,从而使我馆成为大中小学生和部队院校学员接受国防教育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参观内容,寓国防教育于参观游览中;配合学校“两史一情”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国防意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国防教育。第一,把该馆作为学校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长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目前,大连舰艇学院、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等多所院校,在该馆挂牌,将甲午战争博物馆作为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各校学生每年都分批到该馆接受国防观和海洋观教育。第二,主动与当地学校联系,将历史课堂有关内容的教学移到博物馆中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把课本知识还原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真实的历史。第三,根据学校国防教育、历史教育、德育教育的教学需要,派出优秀讲解员进入课堂,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宣传讲解,使青少年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第四,帮助国内20多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机构、学校、驻军等举办展览,无偿提供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历史图片资料,进一步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力度,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观教育的覆盖面,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五,与驻岛部队结为“军民共建”单位,接待新兵来馆“听课”,接受中国海军史、中国近代史教育,使博物馆成为海军官兵的“第二训练基地”,以激发士兵强烈的爱国心和报国志。第六,开办国防教育讲座,派出馆内甲午战争研究资深的教授,经常赴院校、下部队做国防教育专题报告。这些活动得到政府和部队领导的充分肯定,博物馆也多次被评为“双拥共建”模范单位。
开办训练基地 组织青少年参与实践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水师学堂为依托开辟拓展训练教育基地。每年在暑假期间举办青少年体验夏令营,通过不断的丰富、完善、拓展、提升,把青少年体验夏令营办出特色。与驻军联合,对参加夏令营的中小学生进行军姿、射击等项目训练。举办以“勿忘国耻、强我海防、爱我海洋”为主题内容的国防教育活动,通过北洋海军由兴到衰的历史告诉人们,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青少年应该发愤图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活动得到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达到了预期效果。参加夏令营活动青少年达52000多人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一大特色。
开展学术研究 提升教育基地的质量
该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及对外文化交流。1994年7月,与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威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威海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甲午战争纪念1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主办了“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学术研讨会”。1998年8月,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北洋海军成军110周年暨近代海军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2000年8月,与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北洋海军与中国近代海防教育学术讨论会”。2004年9月,中国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威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刘公岛管理委员会、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承办了“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讨论会”。2009年5月,中国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威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刘公岛管委会、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承办了“北洋海军成军120周年学术讨论会”。二十多年来,与有关单位联手,共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近20次。出版《丁汝昌集》、《北洋海军与刘公岛》、《北洋海军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论著索引》、《勿忘甲午》、《甲午论丛》、《为了历史的重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二十年》等学术著作10多部。每年编辑出版四期《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分别赠送给全国400多所知名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200多所大学,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国内重要的旅行社,威海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将士后裔等。《馆刊》已成为联系中外学者、开展馆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并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96年,该馆与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签订协议,共建“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这是该馆的一个突破创新。国家图书馆支持地方博物馆建立学术研究资料中心,在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上是首次,极大地丰富了该馆馆藏图书资料,使该馆真正成为 “甲午战争研究中心”。
加强媒体宣传 提高教育基地的知名度
近年来,该馆利用各种媒体和纪念日进行宣传活动,努力加强教育基地文物旅游资源的宣传,提高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文物资源的吸引力。协助国家、省、市电视台拍摄了《海疆万里行》、《千里走边关》、《并不遥远的记忆》、《勿忘甲午》、《军国背影》、《甲午百年祭》、《长鸣的历史巨钟》、《寻访北洋海军将士后裔》、《胶东抗日烽火》、《揭秘真实的甲午战争》、《甲午海战战败之新考》等电视专题片10余部,极大提升了该馆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扩大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影响力。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严格队伍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率、一流形象的职工队伍。该馆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全面向社会开放。在接待服务中,注重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努力抓好职工的政治学习,经常性地开展仪容仪表、服务规范、专业知识和历史知识等培训,使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要求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三个坚持”和“四个一样”的服务规范。三个坚持就是坚持全年开馆,节假日、星期天、中午不闭馆;坚持每隔15分钟讲解一次的义务讲解服务;坚持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细致耐心,微笑服务。四个一样就是好天坏天一样;人多人少一样;内宾外宾一样;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样。讲解员都能做到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因人施讲、繁简相宜,在观众和历史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总之,建馆25年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勤奋敬业的作为,以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海防教育和居安思危教育的基础,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社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等称号。2008年3月免费向社会开放,并于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该馆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创新力度,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丰富博物馆教育内涵,继续提升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品位,努力提高接待服务质量,积极拓展社会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方式,力争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建成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军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作为对外展示我国五千年辉煌军事文化和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军事博物馆,也是向世人展示
-
撇篲山的新发现——乡土考察报告之三
不久前,我由文城西去15公里,考察了撇篲山,有两个发现:一、这是一座已沉寂的火山;
-
于无声处见真情——纪念戚其章先生逝世一周年
戚其章先生是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人,而立之年已成为威海市的文化名人,特别是电影《甲午
-
新书推荐|《铁血甲午——用文物还原甲午海战真相》
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30周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推出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铁血甲午—
-
家乡的果模子——美化生活的艺术
大型果模子用途广泛。给老人庆寿,用果模可磕出不同形状的寿桃。回娘家,走婆家,探亲
-
是“韩语”还是“朝语”?——兼及“训民正音”及相关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学习外语的热潮,这无疑是一种无可非议的新气象。的
-
为何民国各界精英大多曾在甲午战争后赴日留学
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大清被日本打败,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