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近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组织相关人员对100多件经过脱盐除锈保护的出水文物进行鉴定。经过鉴定,这些出水文物的海泥被清除,锈层也大部剥落,文物内部结构较处理前大为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出水文物大部分为钢铁质地,由于长期受海水、海蛆及其他微生物的侵 蚀,氧化锈蚀严重,再加上博物院地处海岛,空气湿度大,出水文物的锈蚀程度曾一度被加重。为了保护好这些出水文物,让它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经过多年不断摸索,该博物院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
早在1989年,该博物院就着手对出水文物进行试验性保护。1993年3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海底出水巨型金属文物除锈保护”课题,被批准立项。该博物院随后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并聘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金属文物保护专家陆寿麟研究员为技术顾问。1994年4月、9月,陆寿麟 一行两次来威,考察论证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经过保护小组的慎重考虑,确定保护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侧重实验室分析研究,对部分小件文 物做常规脱盐、除锈保护;第二阶段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出水文物,进行全面保护。
保护方案确定后,该博物院建立了7个浸泡槽,对不同质地、不同尺寸、不同受损程度的济远舰出水文物,利用分别配制的脱盐液进行浸泡脱盐处理。脱盐处理短则几日,长达数月,期间还要更换一次药水。
截至2011年年底,该博物院经过脱盐除锈保护的出水文物有100多件。出水文物的海泥被清除,锈层也大部剥落,文物内部结构较处理前大为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下一步,博物院将对不能浸泡的大型金属出水文物开展除锈保护课题,届时济远舰前主炮、桅杆等将能得到有效保护。 (戚珺)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徐建寅监造铁甲船“定远”号
1879年(光绪五年八月),徐建寅奉旨前往德国,派充二等参赞,订购、定造两艘铁甲船……
-
浅谈革命纪念地(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
革命纪念地(馆)是时代的产物。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八十年来,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席卷
-
英租时期的威海卫
甲午战后,威海人饱受日本侵略者强占之苦,本望日军撤走之后,会再过上安定的日子,不
-
首任北洋水师总兵林泰曾旧照首次发现
林泰曾生于1852年,为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第四子。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寡嫂养大
-
加强基地建设 广泛开展国防教育
2009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国防教育会议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获殊荣,继全国爱
-
门神和春联的起源及其发展
神系道教因袭民间习俗奉祀的司门之神。我国民间供奉门神历史悠久。奉祀门神当起于原始
-
陈列艺术对博物馆环境的塑造
专题性纪念类博物馆,即纪念馆,以其独有的历史特征、丰厚的陈列资源、多样的表达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