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6月9日是我国第十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今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宣传主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联合环翠区竹岛翠竹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努力为社区群众奉上一道丰盛的非遗文化大餐。
此次活动活动包涵了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展和非遗项目演示两部分,通过讲解展示和社区群众参与互动的形式,意在讲述威海历史、共享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展版前,博物院工作人员向早早来到社区的群众们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解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让群众了解甲午战争历史,感受民族英雄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茶道、螳螂梅花拳、篆刻、刻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老师,也带了各自专长的项目演示。一级茶艺技师、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威海分会会长罗玉荣女士,现场演示茶道文化,并指导社区群众参与互动,群众从中了解认识茶文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威海非遗项目梅花螳螂拳传承人张进武先生,为社区群众讲述梅花螳螂拳的发展历史,并现场展演了螳螂拳的要点,在与人互动中传播了中华武术精神,增强社区群众强身健体的意识;著名篆刻大师韩天衡入室弟子、源道斋书画院创办者、韩国金大中总统制印人于春建先生,展示了篆刻作品百余幅,并向翠竹社区赠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篆刻作品,让社区群众领略篆刻的精湛技艺;威海非遗刻瓷艺术传承人孙凯先生,现场展示刻瓷技艺,为社区群众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作相融的艺术理念,让人们感受到美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多彩的非遗项目,群众的参与体验,让非物质文化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实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愿景。 (文/图 于晓明)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来信选登(二则)
毕克官先生来信 编者先生: 贵刊2007年第3期刊发蔡克明先生《漫话威海湾》一文,读后引
-
虽然身在此山中却识庐山真面目——中塚明著《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上编)读后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中塚明教授,将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研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
-
马吉芬访谈录
马吉芬先生是在十二年前去的中国,他主要在天津水师学堂从事数学以及海军专业知识方面
-
清政府也曾致力于改革
受甲午战争惨败于日本和战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清朝统治阶级上上下下已经整体上认识到效
-
方伯谦“血衣”来龙去脉考
一、方伯谦的血衣很重要,有继续追寻的必要性 关于方伯谦血衣的重要性,拙作《将方伯谦
-
度还是点?——甲午海战史料中技术名词考析一则
中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战斗进行至下午13时20分以后,日本联合舰队的编队发生了一联串
-
于无声处见真情——纪念戚其章先生逝世一周年
戚其章先生是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人,而立之年已成为威海市的文化名人,特别是电影《甲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