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携手鲸园小学共同举办送文化进校区系列活动。在鲸园小学校园内,工作人员向1000多名小学生以及教师讲述了120年前发生在威海的甲午战争历史,展示了北洋海军成军以及刘公岛甲午遗址等图版。同时组织了威海非遗文化艺人到校进行非遗项目讲座,讲授了传统书画中的篆刻和面塑艺术的制作过程,让小同学们领略了威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独特魅力。
近年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组织“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山东故事”系列临时展览,将历史文化送到社区和乡村、送进军营与校园,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完善丰富了博物馆的职能。此次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展示,旨在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文物的历史内涵,展示齐鲁文化遗产。通过博物院讲解员的讲解,让更多的孩子认识、重视威海的地方历史文化,从小就树立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
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部每年都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非遗保护,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凸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口号为“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保护传承非遗,展现生活智慧”等。(于晓明)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浅谈博物馆宣教工作
早在2004年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要坚
-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火炮是近代军舰间赖以决胜海上的一项重要舰载兵器,具体体现火炮效力的载体则是炮弹。
-
漫话旧时威海卫的集市
集市贸易作为民间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源起于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间简单的“物物交换
-
书画的保藏
一件上好的书画作品,不仅能够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水平,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
-
北洋舰队覆没的历史反思
中国到晚清时期才开始筹建和发展海军,历经曲折,总算建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北洋舰
-
走近大家——戚其章《走近甲午》读后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
-
关于“致远”等舰来华过程的几个问题 ——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马幼垣先生的大作《马吉芬与北洋海军》一文刊于《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1 ),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