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9月17日,是中日甲午战争之黄海大战爆发12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甲午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纪念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甲午故地山东威海隆重召开。
9时许,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近2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及与会领导、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就甲午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研讨。整个会议历时3天,分5个会场同时进行,将有100余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现场报告,主题涉及“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甲午战争前后的国际关系、东亚海权问题、中日海军战略、历史人物研究、甲午战争对中日关系及东亚格局的影响”等方面课题。
据会议主要协办方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介绍,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继纪念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在威海再次召开的一次史学界盛会,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均达到历届之最。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怀念我的祖太爷丁汝昌
慷慨捐躯去,岿然浩气存。 至今威海上,犹听怒涛声。 迢递三千里,沉浮一百年。 英灵钟
-
明代的威海卫
宋金元相交时,山东是主要战场,频仍的战争,使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点财
-
关于吴长庆的生年问题
吴长庆是清代淮军“庆字营”统领,光绪八年(1882年),因戡定朝鲜“壬午兵变”而受世
-
晚节不保毁誉参半——山西、云南巡抚梁萼涵
梁萼涵(1798-1858年),字心芳,号棣轩。原籍荣成孟家庄(现属环翠区)。梁萼涵出生在一个
-
从《晚清史治要》看戚其章先生的史学观
史学观,是历史学家的灵魂与统帅。史学家的史学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到他的史学工作实
-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火炮是近代军舰间赖以决胜海上的一项重要舰载兵器,具体体现火炮效力的载体则是炮弹。
-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我们常说,在对亚洲各国的侵略问题上,日本人格外健忘。但是,如果说“健忘”是日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