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 辰

出处:甲午网栏目:49期甲午研究馆刊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4日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一份题为《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光绪廿一年山东军事情况折》(以下简称《报告折》)的史料(档号兵10),记录了…

关键词: 丁汝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一份题为《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光绪廿一年山东军事情况折》(以下简称《报告折》)的史料(档号兵10),记录了甲午战争期间某省坐探委员对山东省军情的报告。笔者在此将其整理并略加考释发表,以便于学者研究。

该史料最有价值之处,是直观地体现了当时的“坐探委员”制度。晚清之时,各省督抚多会向省外派遣“坐探委员”,以便探听消息乃至从事政治活动,以派驻京师者最为普遍,通称“坐京”。如杨锐自光绪二十一年之后常驻京师,担任张之洞的“坐京”,直至戊戌政变中被杀。与之类似,府县也会派员驻在省城,称为“坐省” (1 )。这种制度,略如今日的“驻京办”、“驻省办”。

充当坐探委员的人员级别一般不会太高,身份多为候补官员。《报告折》的作者提举衔候补通判曾于梁就是这种人物。至于他的上司为谁,《报告折》中并未写明。在其中一份报告中,有“闻会试河南中式十九名,山东中式十三名”一句。提到山东,是因为这是曾于梁所驻省份。至于河南,应该就是他隶属的省份。也就是说,派他来鲁的当为光绪二十年七月以布政使护理、十一月实授河南巡抚的刘树棠。

曾于梁这样的人自然不是个别现象。甲午战争期间,为了探听军事与政治情报,多有督抚向战区派遣坐探委员。如从现存张之洞档案中可以看到,张至少派出了四名这样的委员,在直隶、奉天、山东打探消息(2  )。在电报通讯已经较为普遍的当时,张之洞与委员们的联络皆通过电报进行。与之相对,《报告折》则是以纸质“清折”的形式呈送,有可能是为了节省昂贵的电报费,但情报的时效性则大打折扣。递送报告所需的时间,以第一份报告为例,其中称“李傅相昨日回天津” (3 ),可知发自三月二十七日。该报告四月初五日送到,途中耗费了九天。由这个时间来估算距离,也可推测收件人为刘树棠 (4 )。

《报告折》共包括12份报告,依次粘接,形如经折。清折相当窄小,上书以工整的小楷。其中只注明收到时间,似为收信者重新抄录,但若重新抄录,似乎又没有必要使用经折的形式,用簿册似更正常,不可解。从时间上看,报告的频率相当稠密,最后一折报告了烟台换约的情况,曾于梁可能就此结束了坐探委员的使命。

这些报告皆发自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至四月下旬,即《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至烟台换约之后。在此期间,围绕着是否批准条约和是否换约,清廷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各省督抚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5 )。因此,这些报告中的内容有相当比例是关于条约的。曾于梁在这一方面的情报搜集能力有限,直到四月十一日收到的报告中才第一次汇报了条约全部内容,且有多处讹误。不过,在山东巡抚衙门里,他似乎有些比较可靠的渠道,譬如在报告中全文抄录了李秉衡的一份电奏,还汇报了李的若干函电内容。

这些情报对刘树棠的政治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现在难以判断。但刘在这一时期的行为表现相对谨慎。尽管他曾在四月初一日上奏,根据“风闻”的条约内容表示“似有不可允行者”,“似只可仍出于战”,但比起其余拒约的督抚,他的上奏仅有这一次,且言辞较为和缓 (6 )。

《报告折》也反映了甲午战争时的若干世态,如士兵因扣发遣散费而哄闹首府,商人与官吏在军粮上舞弊牟利,山东省内竟无海口地图等等,可资参考。

 

附全文

 

(1)(7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今早烟台来电:李傅相昨日回天津,闻和议偿兵费一百兆元,旅顺等处所失之地统归倭人管辖,兵费分年归清,先以台湾作抵。

一,李鉴帅(3)所统海防诸军忽患腹泻之症,医治百无一效,不食则勿药自愈,食则又病,追究其故,军中所食麦面不知何药杂于其中,鉴帅现饬转运局总办清查,尚未禀覆。

(2)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闻和议已于二十四日画押矣。

一,闻会试河南中式十九名,山东中式十三名。

一,和议条款仅闻有赔兵费一千万之说。

一,探刘公岛并山东沿海均无倭奴。

一,乐口转运局采办官米每包内有石一块,大小不等,经收发委员验出层递查去系米行舞弊,尚不知如何办法。

一,山东前招有衡字三营,昨日遣散,每名发川资大钱五百,营官扣发五成,今早众兵鼓噪,各持木器拥至历城县署,时历城凌令正在考院局试,诸生尚未出场,众兵又至济南府署,汤方伯(9 )前往弹压,追出营官扣款,众兵始散。

(3)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闻俄罗斯忽集大兵七万于吉林界口,未知何往,亦不知是何意见。

一,李鉴帅仍驻节莱州,料理海防一切善后事宜,尚无回省消息。

一,和议改于二十四会稿,二十六画押。

一,汤方伯顷接丁衡三军门(10 )来电,昨日已抵榆关,所带各营均扎天津,和议割地甚广,军门力辩其非,请钦帅(11 )代奏,未允。军门遂回天津。钦帅亦请假十日回津调理,如何商办,俟画押有期再电等语。观此则二十六画押之说又恐不确。

一,闻和议条款有割台湾、辽阳以南,偿兵费二万万之说。

一,谨呈山东全省舆图一张。

一,海口驻防各营时时调动,图内未便注写,另折禀呈。

(4)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一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顷接天津来电,和约十一条。

一,朝鲜中分。

一,倭奴累得之地全行归倭。

一,台湾亦永远属倭。

一,辽阳东自牛庄起北自辽阳起南自海,此数处割归倭。

一,偿兵费商平二百兆两,六年归清,先以威海刘公岛作抵。

一,南北两京、苏杭、重庆、沙市开码头。

一,各口立租界。

一,在租界内设机造货。

一,倭内地减厘二成。

一,东省海防诸军食面有假一事,现已查明系转运局总办委员杨守新派运解军粮之候补巡检王渭南于中舞弊,该巡检与其家丁互相推赖,转运局总办现将王巡检之家丁发县审讯矣。

一,济南府鲁守以年老拟令其开缺归道班,又拟与青州府对调,尚未定局。

(5)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李鉴帅寄军机密信云:北京总理衙门钧鉴:顷闻和议条约有辽河以东及台湾俱割归倭人之说,闻之不胜愤懑。窃以此议朝廷断不能允,当系传说之伪,惟既有所闻,不得不直摅所见。辽河以东为我朝发祥之所,又为列圣陵寝所在,水源木本,小民松楸所系,尚不忍毁伤,矧丰镐留都关乎国脉,岂可让人!揆诸皇上仁孝之心,万万不忍出此,即无论事势如何危迫,亦断断不可出此。至台湾彼族并未占踞,亦何至拱手让人。且历考诸史所载割地求和者,皆势绌于一敌,一经议款,尚可偷旦夕之安。今海上数国耽耽环视,倭于其中不过蕞尔小国耳。于倭而割地,设各国群起效尤,何以应之?自海上用兵以来,丧师失地,衡及诸臣不能伸朝廷威灵,固已罪不容诛,苟和议于国体无伤,断不敢妄参末议,惟果如此割地之说,则天下大势不堪设想,万万不可曲从,请皇上乾纲独断,决意主战,勿为浮言所憾,无论督抚将帅,有仍前玩泄以致溃败失国家疆土者,立正典刑。天威所慑,士气自奋,战事必有转机。至倭人势穷力绌,而后议和,则可就我范围,不敢妄肆要挟矣。迂戆之性,冒死渎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请代奏。秉衡谨肃。(12 )

(6)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闻和议有倭兵暂守威海,俟约章互换赔款交清后再行撤回。

一,闻有四月十六在烟台互换约章。

一,李鉴帅仍驻节莱州,整顿军马料理海防,各处采访,昔年海口梅花椿式竟无知者,又欲效澎湖之战打造铁练拦截海口,以未知事之真实,铁练之果否得力,尚未举办,先派李观察耀南遍查海口探量水势。昨日观察购求海口图说,省中竟无此物,现约画手同往矣。

(7)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李鉴帅今早致东藩信云:昨接军机来信,谓和约十一条经宸衷独断,只准倭奴于累得之地境内开设码头,通商,偿兵费二万万两,余概不准。此议如倭奴俯首遵约,料理海防妥协,即可回省。倘有变更,则整师以决死战,胜负虽不能定,誓不生回辕辙。观此与前致军机奏稿,忠愤之心可想而见。传闻鉴帅近患失红,未知确否。

(8)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闻海上诸国有群起争论和议之说。

一,闻和议都内及两江张制军、台抚帅唐、刘岘帅俱有弹章。

一,今日未刻,李鉴帅来电云:闻和议经宸衷独断不允,现饬乐口机器局赶造毛瑟炮以应急需,并谓已收之炮昨验试开四里远,打造亦精,以此制敌,可为利器云云。

一,顷丁衡三军门又电,和议成,二者不知谁是。

(9)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和约十一条:

一,朝鲜为自立之国,中国贡献以后全废。

二,奉天鸭绿江至安平河,又从该河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止,又辽东湾东岸、黄海北岸并奉天所属屿岛及台澎附属列岛一并归倭。

三,前款所划疆界,本约互换后两国各派两员公同踏看划定,限一年竣事。

四,中国约偿兵费库银二万万两,分八次交完,本约互换后六个月一次五千万两,十二个月二次五千万两,余分六次,每年交一次,在本约互换后起算,又第一次交清所有未交之款,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三年内能全清本款仍可免息。

五,所让之地,两年内愿迁去者,所有产业任其变卖,限满未迁即作为日本臣民。

六,本约互换后,各派大臣会订通商行船及陆路通商章程,又新立沙市重庆苏杭通商口岸,日本遣使驻扎。又日货运至内地,暂行存栈,勿论税钞。又日民在中国各口岸,任使工作,并将机器运进,只交进口税。

七,日兵现住中境,在本约互换后三月内撤回。

八,日兵暂守威海,俟前定一次二次偿款交清,通商行船约章已经互换,将各关税作抵,剩本息日兵始能撤回。如未抵押,仍不允撤。每年偿兵费五十万金。

九,将两国俘虏释放。

十,本约互换日起,按兵息战。

十一,本约批订,中国四月十六日在烟台互换约章。

(10)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在烟台互换约章有四月十四、十六两日之说,今已十二,尚无消息,不知究竟如何。

二,倭船又到威海刘公岛。

三,李鉴帅仍驻节莱州,自闻和约诸款即患失红,至今尚未痊可。

(11)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廿三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探现派伍观察廷芳、联观察与倭奴互换约章,伍观察今早已到烟台。

一,闻直隶大沽口海笑(13 )被灾甚广。

(12)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廿四日到

提举衔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呈

候补通判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谨将近日所探军情开具清折恭呈宪鉴

计开:

一,今接烟台来电,有俄兵轮船八只、鱼雷船三只停于烟台口内,闻尚有三十余只兵船停于口外,似有观衅而动之意,已有电禀。顷烟台又电,昨午全权大臣武[伍]廷芳、联芳与倭使伊东均奉电旨,如期换约。至亥刻,彼此画押互换。今卯刻倭使已回日本,武[伍]、联二星使亦于巳刻开轮回津矣。

注:

(1)参见茅海建:《张之洞与杨锐的关系——兼谈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作者》,《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期,第112页以下。

(2)参见《张之洞存各处来电》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各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档案。

(3)李鸿章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午从马关回到天津,见戚其章主编:《中日战争》续编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626页。

(4)从山东首府济南到河南首府开封,距离约为360公里。当时的陆上交通,除极少的铁路之外,最快的是“八百里加急”以及次之的“六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等驿递,但仅限传递最紧急的奏报。坐探委员仅是督抚的私人情报员,无法使用这种驿卒接力传递的方式,情报传递速度自然大大不如。如果单人独马九天跑完360公里,时间上还算是比较合理的。

(5)可参见贾小叶:《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第五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6)《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39,第13页。参见贾小叶:《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第143-149页。贾先生误把《宫中电报档》记载的收电日期四月初二日当作了上奏日期。根据代日韵码“先”可知发自四月初一日。

(7)编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8)山东巡抚李秉衡,字鉴堂。

(9)山东布政使汤聘珍。

(10)贵州古州镇总兵丁槐,字衡三。

(11)即督办东征军务钦差大臣刘坤一。

(12)此“密信”实为电奏,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收到,见戚其章主编:《中日战争》续编第3册,第73-74页,文字与之小有出入。

(13)即海啸,原文如此。

 

(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