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强化馆校结合,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机能,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在“非遗日”当天携手鲸园小学开展“非遗课堂”活动,以传承、体验、实践为内容,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的门前,鲜红的中国少先队队旗下,鲸园小学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们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活动拉开序幕。课堂活动之前,少先队员为校外老师佩戴了红领巾,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工作人员向非遗传承人耿海胜先生赠送“传承”书法作品。参加活动的还有热心非遗项目的爱威瓷业董事长、环翠区书法协会主席苏昭晰先生以及鲸园小学学生家长。
吉呈轩教室内,耿海胜向在学生讲述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由来、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同时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件在威海本地征集的甲午战争时期的残壶,并讲解了用锔瓷技艺修复它的过程。因为这件物品见证了甲午中日战争,承载着威海记忆,是一件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文物,因而交由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
在非遗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用手中的“金刚钻”体验威海传统锔瓷技艺。最后,非遗传承人和博物院工作人员以及苏昭晰先生共同向同学们颁发了研学证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积极寻找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探索馆校结合的“社会课堂”实践模式。此次活动,同学们在看、听、做中与非遗“亲密接触”,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参与实践,领略威海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体会非遗文化背后那代代传承的智慧与匠心,给同学们埋下继承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以物鉴史、以图证史 ——《物鉴甲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甲午文物选粹》读后
《物鉴甲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甲午文物选粹》(刘震、王记华主编,故宫出
-
博物馆不能办成展览馆 ——光明日报专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
“博物馆的展览不应该是简单的陈列,而应该能体现出研究水平,能有效传播信息,让观众
-
英名左邓同千古生于末世运偏消——也论丁汝昌
引文: 丁汝昌是我国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微,可是后来却成
-
亲爱精诚爱国抗战——试评萨镇冰在桐梓海校的演讲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大片国土迅速沦陷。至1939年夏,南京国民政
-
摘掉林国祥“丧舰降敌”的帽子——林国祥丰岛战后归国真相考
一,归国过程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海战爆发。“济远”舰
-
我与《学术月刊》的“学术缘”
20世纪50年代,我与《学术月刊》的交往,可以说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至今回
-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确切地说,我并非对马先生所有的意见都不接受。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我承认马先生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