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强化馆校结合,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机能,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在“非遗日”当天携手鲸园小学开展“非遗课堂”活动,以传承、体验、实践为内容,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的门前,鲜红的中国少先队队旗下,鲸园小学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们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活动拉开序幕。课堂活动之前,少先队员为校外老师佩戴了红领巾,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工作人员向非遗传承人耿海胜先生赠送“传承”书法作品。参加活动的还有热心非遗项目的爱威瓷业董事长、环翠区书法协会主席苏昭晰先生以及鲸园小学学生家长。
吉呈轩教室内,耿海胜向在学生讲述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由来、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同时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件在威海本地征集的甲午战争时期的残壶,并讲解了用锔瓷技艺修复它的过程。因为这件物品见证了甲午中日战争,承载着威海记忆,是一件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文物,因而交由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
在非遗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用手中的“金刚钻”体验威海传统锔瓷技艺。最后,非遗传承人和博物院工作人员以及苏昭晰先生共同向同学们颁发了研学证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积极寻找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探索馆校结合的“社会课堂”实践模式。此次活动,同学们在看、听、做中与非遗“亲密接触”,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参与实践,领略威海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体会非遗文化背后那代代传承的智慧与匠心,给同学们埋下继承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马关春帆楼耻辱伤心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
-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世纪之痛——中国近代史专家马洪林教授访谈录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虽然已降下了帷幔,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
-
英名左邓同千古生于末世运偏消——也论丁汝昌
引文: 丁汝昌是我国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微,可是后来却成
-
略述丁汝昌在逆境中之作为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虽然尽职尽责……甲午黄海大战之后,丁汝昌与
-
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对红色历史、文化及旅游的解读……
-
从威海武备学堂炮学教习发迹的段褀瑞
民国时期,段祺瑞的大名在国人心目中如雷贯耳,但真正知道他从安徽来威海在武备学堂一
-
清凉禅寺拾遗(一)
豆山,属伟德山山系,呈东西走向,西衔十九河,东至不夜河,横跨泊于、埠柳两镇,襟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