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经区沟北现废旧炮弹》追踪
7月4日上午,甲午战争博物馆副馆长王记华走进沟北边防派出所,实地查看那颗炮弹。王记华初步认定该炮弹应为甲午战争后的时代遗物,办理相关手续后,王记华带回该枚炮弹,准备做进一步鉴定。
6月30日,一枚60多公分长、直径约12公分的废旧炮弹在经区环海路污水处理厂附近被发现。2日上午,山东史学会甲午专业委员会委员孙建军初步判断弹头可能是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北洋舰队“广丙”舰发射到杨家滩北沙滩上的。
7月4日上午,甲午战争博物馆副馆长王记华等人赶到沟北边防派出所实地查看。一打眼,王记华便被吸引住了,“12公分口径,虽然较其他大口径炮弹显得小 了些,但仍被归类于大口径炮弹”。王记华也认同该枚炮弹被发射后未爆。对于炮弹尾环上的密集的螺纹,王记华充满了兴趣。他认为,这些螺纹在炮弹发射前是没 有的,炮弹发射时,尾环与膛线摩擦才留下螺纹。
王记华认为,炮弹材质较好,腐蚀程度一般,初步判断产自甲午战争后时代。从其流线型外观及制作工艺看,“不可能是当时中国可以生产的”。
炮弹的另一可疑之处是,弹身通体无任何字母、符号。北洋舰队时期,大量进口欧美造炮弹,之后英租时期、日占时期,均有外国船舰途径威海,故该枚“外国产”炮弹确系何年产物,还得仔细比对鉴定。
当天上午,甲午馆和沟北边防派出所办理接收手续,王记华带回该枚炮弹,将仔细比对鉴定。甲午战争博物馆目前藏有30余枚甲午战争期间的炮弹。
新闻追踪:
齐鲁晚报新闻:这是一枚发射但未爆的炮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我刊文章被专业权威刊物《孙子研究》全文发表
我刊2010年第四期(总第39期)发表的《毕以珣和【孙子叙录】》一文,最近被国内专门研
-
海阳嘴子前春秋4号墓墓主考古质疑及新说
1985年烟台和海阳市两级文管部门对位于海阳市盘石店镇嘴子前村东北部的一处小高台土层
-
北洋海军刘公岛练勇学堂探源
《北洋海军章程》“船制”规定,北洋海军舰船序列,按每艘舰艇为一营建制。9艘主力战舰
-
难忘刘公岛——石涌:打响刘公岛伪海军起义第一枪的人
由于拍摄胶东抗日大型纪录片《并不遥远的记忆》的缘故,我有幸采访并结识了石涌司令员
-
关于清末以前威海、文登三部旧志时间断限的探讨
因为考证“威海八景”产生的年代,对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威海卫志》(以下简称康熙威海
-
来信选登(二则)
毕克官先生来信 编者先生: 贵刊2007年第3期刊发蔡克明先生《漫话威海湾》一文,读后引
-
从威海武备学堂炮学教习发迹的段褀瑞
民国时期,段祺瑞的大名在国人心目中如雷贯耳,但真正知道他从安徽来威海在武备学堂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