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为使甲午战争纪念地保护利用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1月21日,威海市政府召开《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总体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论证会,来自10多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文物保护领域部分专家、学者共计20多人,集中探讨并论证这一方案。
论证会上,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工程师们对《规划》做了详细阐述。来自环翠区、经区管委、市文广新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海洋与渔业局、驻军单位、刘公岛管委、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等多个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对方案中有关遗址保护区划、措施等多个章节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科学可行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据悉,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由28处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文物建筑和遗址组成,分布于刘公岛、威海湾南北两岸各处。28处文物建筑遗址完整体现了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的指挥、后勤补给、基地防务体系,是研究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及近代海防基地重要载体,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海洋观教育重要场所,也是威海市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充分保护好纪念地,2012年,该规划正式立项,并交由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方案。此后经过一年多的现场勘查、测绘和规划文本编写,《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总体保护规划》得以编制完成。整个规划全文8万字,13个章节。其中图纸达200多幅,说明性文字达14万字。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尽早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方伯谦“血衣”来龙去脉考
一、方伯谦的血衣很重要,有继续追寻的必要性 关于方伯谦血衣的重要性,拙作《将方伯谦
-
甲午战争与维新思潮的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从睡梦中惊醒,民族耻辱感和自尊心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
威海历史文化榷探
威海地区史前社会状况无确考,仅从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域内四县市区
-
关于清末以前威海、文登三部旧志时间断限的探讨
因为考证“威海八景”产生的年代,对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威海卫志》(以下简称康熙威海
-
读《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有感
李继发先生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2期(总第45期),发表《清末民初的荣
-
以物鉴史、以图证史 ——《物鉴甲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甲午文物选粹》读后
《物鉴甲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甲午文物选粹》(刘震、王记华主编,故宫出
-
英租时期的威海卫
甲午战后,威海人饱受日本侵略者强占之苦,本望日军撤走之后,会再过上安定的日子,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5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