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一、对红色历史、文化及旅游的解读
解读概念,界定含义,是我们理解、研究,乃至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由于事物具有普遍联系、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因而字、词、短语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延伸和变化。所以,面对概念,既要理解其本义、狭义,又要理解其广义,即其延伸意义。对于“红色”,我们很熟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色”是火焰、鲜血的颜色。火焰是跳动的,象征着喜庆、欢快、吉祥、热烈、热情,因而在民间有冲喜辟邪的意义;而鲜血是热的、流动的,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人偏爱“红色”,并延伸、拓展了其含义,用它来表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全部事业,表示反对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人类的解放事业如同熊熊烈火,生生不息,而革命事业需要抛头颅、洒热血。这样就产生了红军、红旗、红星、红色政权等概念,“红色”成了“革命”、“牺牲”、“进步”、“正义”的代名词。
当然,共产党人的事业不仅包括革命和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狭义的“解放”指消灭剥削阶级、摆脱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广义的“解放”包括人们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中国而言,狭义的“红色历史”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全部活动,包括1921年党成立后或者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乃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活动。广义的“红色历史”,可以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个观点把红色历史向前推移了80年,许多人不理解。
学术界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历史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也有“革命”,但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把太平天国运动、尤其是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为“革命”,其它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不是革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运动。“革命”好、是进步,“改良”不好、是反动。现在看来,这样简单地认识和评价历史是片面的。
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一切奋斗和牺牲作为红色历史,与毛泽东和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并不矛盾。从20世纪30年代起,毛泽东就多次且系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了。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众所周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里,毛泽东也明确地把鸦片战争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们统称为“人民英雄”。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奋斗的最终结果,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纪念这些人民英雄。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也把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中国历史统一起来加以认识。他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这表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探索和抗争是连续的、统一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有地主阶级内部(体制内)的改革和洋务探索,有农民阶级的奋起反抗,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也有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改革改良、学习西方,是寻找出路、挽救危亡的努力和探索;革命牺牲,也是寻找出路、挽救危亡的努力和探索。虽然最初的探索和奋斗是局部的,零散的,不彻底的,但都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的组成部分。尽管许多努力和探索都失败了,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但是,这些努力和探索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它不断唤醒、启发、教育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中国人民,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的成立并成功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前80年探索和斗争的继续、继承和发展。没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事业。
新旧民主革命的时代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领导阶级不同,但就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来看,却是一致的: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至今,我们仍在继续推进这个任务。只有强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抗争、奋斗的联系和统一,人们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才能使人们深刻地理解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我们通常讲“红色历史”,主线当然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活动,这是正面的,进步的。但是还有一条不能不讲的反面的线,即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及其对人民大众的压迫和剥削、对革命的镇压和破坏(来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讲红色历史,只讲主线是不够的。必须把正反两条线都讲清楚。但严格地讲,反动派那条线本身并不是红色历史文化,因为红色历史文化在本质上是“进步的”、“正面的”,而反动派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历史是反动的。不过它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红色历史文化产生、发展的不可或缺。所谓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与红色历史一样,广义的红色文化是反映红色历史及精神的遗迹遗址、文化艺术,乃至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红色文化离不开红色历史,产生于红色历史,反映并延续着红色历史,但其含义更宽泛。
基于上述理由,2010年国家发改委把鸦片战争以后反映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标志地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加以明确。我们知道,“红色旅游”是红色历史文化的派生,或说是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崛起的一个新产业。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首先,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限远大于红色历史文化教育,不仅包括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上限不同下限同。其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大于红色历史文化教育,不仅包括人文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祖国山河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爱国主义教育是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基础和条件;红色历史文化教育虽然内涵、范围较小,但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精华。这是因为,红色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以来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的全面升华和集中体现。因此,红色历史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是其中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部分。
二者范围、含量不同,但在当代中国,其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于强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从而使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统一、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二、刘公岛作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内涵和优势
多年来,刘公岛就是一个享誉国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刘公岛景区又正式入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什么把以甲午战争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刘公岛列为“红色景区”?刘公岛的内涵和优势是什么?虽然刘公岛的历史久远,在现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有不少故事,但我们认为刘公岛最具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北洋海军、甲午战争及英租威海卫的历史和遗迹。其它内容只能是辅助性的。
“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句经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除了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海岛外,刘公岛到底还意味着什么?作为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刘公岛的厚重不在于历史的久远,而在于历史的艰难、辛酸、痛苦、悲愤和壮烈。无论站在红色旅游的角度,还是站在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海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我们都必须把注意力聚焦于北洋海军、甲午战争及英租威海卫的历史主题上。
第一、刘公岛内含学习探索、自强救国的民族精神。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虽然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应对强敌入侵被迫进行的一场自强、自救运动,而且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举办洋务是中国人努力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中国人闭关自守思想观念的一次空前解放。坚船利炮、北洋海军、水师学堂、留学教育、遗址遗迹、文字图片,无不翔实地记录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学习西方、寻求自强、富国之路的艰辛探索。这种探索、奋斗、自强的精神是可贵的,值得肯定、值得永远继承的。
第二、刘公岛内含廉政生存、落后挨打、腐败亡国的深刻教训。探索诚可贵,腐败更可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对外战争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痛遭列强的凌辱,其根源在于晚清统治者的闭关自守、不思进取、妄自尊大、贪图享乐、腐败无能。刘公岛所反映的北洋海军的辉煌与覆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威海卫领土主权的丧失与沦落,深刻地证明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这些都是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绝好教材。
第三、刘公岛内含屈辱、灾难、国耻的痛苦记忆。面积仅3.15平方公里的刘公岛,几乎承载着一百多年的民族苦难,且不论倭寇于明代的数次侵扰,仅就对近代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甲午战争和英租威海卫两段历史的全程记录来看,刘公岛已是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和凌辱的一个突出的历史缩影。从朝鲜东学党之变到挑起丰岛海战,从黄海海战到金旅之战,从登陆荣成到刘公岛决战,无不痛诉着日本的狼子野心和惨无人道。他们可以用全副武装的军舰疯狂射杀我运输船载士兵近千人,也可以在占领旅顺之后对手无寸铁的2万多中国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们可以在战胜北洋海军之后将镇远、济远、平远等十余艘舰船统统编入日本海军序列,也可以将北洋海军旗舰的残骸打捞上来进行拍卖,在日本国内建立所谓定远舰展览馆或将其舵轮改装为休闲娱乐用的咖啡桌;他们不仅要向世人炫耀胜利,还要在世人面前永远地羞辱北洋海军。豺狼尚未喂饱,猛虎又入家门。英帝国主义利用清朝政府的软弱与日本相互勾结,于1898年5月24日(日军撤离刘公岛的次日)便强租了威海卫和刘公岛,开始对这片738.15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进行长达三、四十年的殖民统治。阅读和感受这些国耻、痛苦与磨难,对激发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刘公岛内含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民族精神。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纵然清政府政治腐败、军事无能,使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屡陷被动,但是北洋海军的广大官兵在生死关头毅然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续写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精忠报国、杀身成仁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有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提督丁汝昌,也有奋勇杀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刘步蟾、林泰曾,更有血洒海疆、视死如归的邓世昌、林永升等千余名民族英烈。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折射民族英雄光辉的同时,也揭穿了某些民族败类的丑恶嘴脸。在甲午战争中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方伯谦,诬陷忠良、投敌求生的牛昶昞、程璧光之流,已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第五、刘公岛展示着祖国山河的无限壮丽和改革发展的勃勃生机。刘公岛不仅为我们记录了沉重、苦难的民族历史,也为我们展示着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威海的崭新面貌。乘游船往返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不禁为身后壮丽秀美的现代城市而赞叹!高楼林立,繁荣昌盛,青山绿水,生机勃勃!
镶嵌在美丽的威海湾,刘公岛恰似一位来自天国的仙女,向游客尽情地展示着她的纯洁和美丽。走进刘公岛,人们便置身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漫步在海浪沙滩、鸟语花香中,穿行在松涛翠柏、野鹿奔驰的环岛公路上;远行至威武的东泓炮台,眺望一望无际的海阔天空,凝视脚下的悬崖绝壁,赞叹刀削斧劈般的险峻;登临制高点旗顶山炮台,环视并欣赏美丽的海岛风光;驻足在国宝熊猫及来自宝岛台湾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的身旁,人们不禁思绪万千……唯美绝伦的刘公岛,是一座“海上仙山”、一处“世外桃源”。
三、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是一项产业经济工程,需要创造经济效益;但更是一项关系到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的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需要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刘公岛的历史遗迹、文物及其所展示和透露的自然与文化信息丰富而独特,它绝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关系整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历史的重大问题。可见,刘公岛完全具备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条件和优势。那么,如何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呢?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突出政治,强化主题,谴责侵略,重视研究。
第一、不可淡化政治。在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所谓“普世价值”甚嚣尘上;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追求经济效益大有取代国家民族利益和社会效益之势。但是,严酷的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不仅存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争端,而且存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被奴役、被控制乃至完全解体的巨大风险。因此,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要有根深蒂固的国家意识和主权意识,忽视甚至放弃对国民和子孙后代进行以我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放弃了独立生存发展的权力。国家、民族、主权意识的培养和确立,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教育。刘公岛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遗迹,无不昭示着强烈的国家利益、主权意识和民族精神。特定的历史赋予了刘公岛特定的内涵,也赋予了刘公岛特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很明显,这种特定的政治内涵,正是刘公岛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特色与优势。因此,解读、规划、包装、宣传、建设刘公岛,都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凸现国家、民族这个最大的政治主题,经济效益必须也只能服从政治和社会效益。
第二、不可弱化主题。一座城市,一个景点,有了特色,有了主题,方显价值和优势。刘公岛是坐落在威海湾的一座具有优良生态的美丽海岛,但这不是它的独特优势,因为类似的海岛不在少数。与其他景点相比,刘公岛的特殊性是甲午之痛、英租之辱。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没有替代的,因而也是刘公岛当之无愧的主题。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看,景点分散,参观不便,布局显乱,主题趋淡,重复过多,效果受限。有的人觉得甲午之痛、英租之辱的主题过于沉重,担心影响参观者的心情和兴致,因而故意淡化主题,强化某些愉悦游客心情的内容。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喜悦、放松、快乐固然是人生的美好追求,但是,挫折、失败、屈辱与痛苦的历练和教育也是人生的不可或缺。寓教于乐,不是教育的全部,没有苦的挫折教育,不符合人生实际,也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不知苦者不知甜,也不会珍惜甜。所以,挫折和失败教育往往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大缺陷。因此,刘公岛无须为自己作为现代游客的历史文化苦旅而担心,相反,更应强化这个主题、突出这个主题,从而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进行民族磨难、民族精神方面的挫折教育,从而激发民族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事实上,游客满意与否绝不仅仅是以快乐为标准的,而是要看这个景点能不能给人以独特而深刻的冲击和感受。弱化甲午之痛、英租之辱的历史主题,刘公岛就失去了特色和优势,也近乎放弃了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不可美化侵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达一百多年,东南沿海各大中城市差不多都有西方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遗迹和遗址。充满异国情调的别墅、教堂、饭店、街道及其军事设施和建筑等,依然矗立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什么。其建筑风格独特,工程质量上乘,某些项目的用途很可能开国内风气之先。于是,国人很容易从欣赏建筑艺术转为赞美殖民历史与文化。不难发现,这不仅是现今游客参观考察中的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拿刘公岛来说,仍显坚固浮华的英式建筑差不多随处可见,包括康来饭店、军官别墅、兵营、街道、蒸馏所、教堂及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旧址,这些建筑至今仍显得高大气派或整洁实用。仅从建筑或者美学的角度进行审视,甚至借鉴和学习,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一点价值,就有问题。不能忘记,这些遗址遗迹首先是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民族压迫的产物。对中华民族来说,它所传递的首先是杀人放火、割地赔款、掠夺财富的强权政治和一百多年的凌辱与痛苦。对这类历史资源,我们也要保护,甚至进行适当的开发,其目的是要利用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谴责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而不是要再现什么辉煌,或者肯定、炫耀和美化那段历史!
如果我们把英租历史美名为“英租文化”,并将其安排在“刘公岛博览园”里供国人“博览”;如果我们把英国殖民者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大楼、海军陆战队大楼及其饭店、别墅、教堂等建筑遗址视为“景观”引导人们“博览”、欣赏;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宣称英租时期的威海卫市场繁荣、社会稳定,犯罪率低;如果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建当年为英军官兵娱乐所用的高尔夫球场,还自豪地称其为“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希望国人感受其辉煌,等等。这些态度和举措是否妥当?是否存有炫耀、美化殖民历史文化的嫌疑呢?实际上,所谓“英租文化”,不过是腐朽落后、应予谴责的殖民文化,与先进文化不可同日而语。否则,会对游客产生误导性的宣传。
第四、不可忽视研究。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中国革命圣地相比,刘公岛的历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多样,遗址景点比较分散,要把刘公岛真正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认为,有关方面必须结合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深入地研究刘公岛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中的一切具体问题,进而科学规划,全面包装,广泛宣传,积极推介。目前,与刘公岛有关的刊物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已出版40多期),已出版或已发表的与刘公岛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也为数不少,《威海晚报》还辟有专栏《刘公岛之声》等。这些对刘公岛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但是,把刘公岛作为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进行研究、规划和宣传,只有甲午战争方面的学术刊物和著作是不够的。随着刘公岛在众多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对刘公岛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包装和宣传,进行全面、科学、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整合威海当地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一个相应的研究机构,比如“刘公岛研究所”,一方面为刘公岛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研究所可以通过创办自己的独立期刊(定期出版),如《刘公岛之声》,及时发布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新闻信息、总结景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讨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同时还可以介绍国内其他红色景区建设和发展的一些积极做法,推动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流,进而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品牌,使其在民族精神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海防海权教育、思想政治及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马列部教授)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从威海武备学堂炮学教习发迹的段褀瑞
民国时期,段祺瑞的大名在国人心目中如雷贯耳,但真正知道他从安徽来威海在武备学堂一
-
勿忘甲午 以史为鉴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上)
在接待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时的讲稿
-
甲午战争后的程璧光
程璧光,福建船政学堂毕业,曾参加甲午战争,担任过民国海军总长,主要的功绩是率海军
-
信夫山下叩金匮: 福岛县立图书馆访书记
藤文库的藏书,来自福岛县郡山市实业家佐藤传吉(1887-1967)数十年间的不懈收集。其人
-
威海惊人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
亲爱精诚爱国抗战——试评萨镇冰在桐梓海校的演讲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大片国土迅速沦陷。至1939年夏,南京国民政
-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确切地说,我并非对马先生所有的意见都不接受。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我承认马先生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有 把刘公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名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