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工作人员在为党员群众讲解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工作人员给村委赠送书籍
6月27日,在建党96周年到来之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送展览进乡村系列活动再次开展。这次活动协同威海市公安局警卫处官兵共同走进威海市委帮扶村——荣成市夏庄镇北山杨村,为该村党员群众送来了甲午威海历史文化的临时展览。该展览展示了甲午战争概况和北洋海军相关历史知识,工作人员做了悉心讲解,同时介绍了十余件馆藏一级文物,讲述了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次活动受到了夏庄镇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副书记张海霞和副镇长郑鲁东、隋静等亲自到场,与村民一起聆听讲解,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村民也非常热情,在听完讲解后,村委书记杨洪丽握着讲解员的手说:昨天才来了市领导给我们讲党课,今天你们就来送展览,我们现在是足不出户就能受教育看展览了!北山杨家村第一书记郑辉说,为庆祝七.一党的生日,威海市委常委秘书长 侯世超 同志已早一天来到北山杨家村,给村党员群众上党课,结合党课精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与威海市公安局警卫处送文化、送温暧到乡村活动,既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又温暧了党员群众的心。威海市公安局警卫处苟正中处长表示像这样的活动今后我们两个单位要常合作多举办。

工作人员活动现场合影
近年来,甲午战争博物院注重提高场馆以外文化服务和社会宣传,在送文化走基层上下功夫,使博物馆的展览亮相在基层,馆藏文物介绍到群众家门口。通过走乡村、到社区、进校园、进兵营,向党员、群众、学生等讲述威海历史文化、甲午战争历史,挖掘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正能量,激发爱国热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更扎实有效的予以利用。(于晓明)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追忆戚其章先生
2012年10月7日2时35分,享年88岁的著名历史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戚其
-
关于《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的说明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以下简称《甲午馆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李仁海先生的文
-
关于威海历史文化的几点考证
登县设置时间有三种说法:556年,568年,公元前219年。文登置县时间有争议,解决争议首
-
撇篲山的新发现——乡土考察报告之三
不久前,我由文城西去15公里,考察了撇篲山,有两个发现:一、这是一座已沉寂的火山;
-
浅谈革命纪念地(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
革命纪念地(馆)是时代的产物。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八十年来,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席卷
-
时代“波磔”中的大写人生 ——读王家俭教授自传《梦影萍踪》
读王家俭教授自传纪实《梦影萍踪》,其草根一样平易的心态,泥土一样朴素的文字和情感
-
丁汝昌年谱
8月1日(七月初一日),丁提督在刘公岛为部分员弁水勇改换工作之事,致信龚鲁卿: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