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4月25—28日,新华社《甲午殇思》剧组来到刘公岛,重点拍摄了陈列馆、北洋海军提督署及定远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戚俊杰接受采访。
据悉,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连续刊发了刘亚洲、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声、罗援、彭光谦、孟祥青等一批军事研究领域名家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共30篇文章。《甲午殇思》剧组从中挑选12名军事名家,采取访谈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在深刻反思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同时,重点关注对今后发展的启示。该片共12集,每集30分钟,预计7月份在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其手机电视台以及全国重点省级卫视播出。
图为戚俊杰馆长接受采访
图为《甲午殇思》剧组在陈列馆拍摄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关于“致远”等舰来华过程的几个问题 ——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马幼垣先生的大作《马吉芬与北洋海军》一文刊于《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1 ),复
-
甲午战争沉船水下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因为甲午战争的重要性,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打捞甲午战争沉船的活动,但因种种原因,
-
一本以史为鉴的好书——读《辩证看甲午》断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尊重历史
-
甲午开战前丁汝昌并非“日以冶游博戏为事” ——驳清流党弹劾丁汝昌之议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连续数次被清流党上奏弹劾……更有敢
-
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对策建议 ——以文登市博物馆建设为例
本文结合文登市博物馆实际情况,梳理免费开放工作的特征,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
-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创深痛巨,永远值得
-
书画的保藏
一件上好的书画作品,不仅能够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水平,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