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10月1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面向广大游客推出了名为“甲午故地旧影展”的免费展览,地点位于甲午战争陈列馆临时展厅,展出时间为期一个月。
整个展览共展出刘公岛相关罕见老照片共100幅,再现了清末至英租威海卫期间刘公岛那段曲折沧桑的历史。展览共分“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防御设施”、“英国强租”、“岛上风情”、“文物保护”五大部分,题材涉及岛内军事设施、英租历史、刘公岛风情等方面内容。透过这一张张老照片,人们可以看到建于1887年,史料中形容为“高踞危岩,下临无地”的北洋海军提督署;可以看到甲午战争后,被侵华日军占领的铁码头旧貌;还能看到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期间刘公岛上热闹的街景;还有身着长衫的刘公岛东村村民,以及走街串巷的货郎的身影……
这些老照片,成为刘公岛百年沧桑的见证,也让观展者对近代刘公岛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和了解。沿着老照片所记录的影像,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一次回顾,进行一次深深的思考,从过去的不堪再看今日的太平盛世……这次展览可谓发挥了档案资料的社会教育功能,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教育世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为庆贺祖国六十三年华诞而尽心准备的,旨在丰富民众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文化生活。为迎接十一黄金周,该馆还增加了服务、安保力量来保障服务质量,以期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观众满意,打造“满意黄金周”。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搭建科研平台 推动事业发展 ——写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创办10周年之际
10年来,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指导下,在国内外爱好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专业
-
回首往事人未老——记“老字典”刘德煜及其新作《威海往事》
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文化操守和心声,正可用来概括刘德煜老师从事文史工作六十载的人生境
-
关于《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的说明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以下简称《甲午馆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李仁海先生的文
-
《筹笔偶存》中有关威海地区的史料
《筹笔偶存》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当时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
读《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有感
李继发先生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2期(总第45期),发表《清末民初的荣
-
仙姑美誉传四方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南沿海,有一户郭姓人家,家中有一个小姑娘,漂亮聪慧,心灵手巧。
-
戚海峰和他的“造园”情结
威海,一方浸润着独特东方风情与大海神韵的土地,一方负载着悠久历史和属于自己故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