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120名书法家于19日齐聚战争发生地——威海刘公岛,缅怀英烈,共祭国殇。
“甲午重来祭国殇,东临碧海雾茫茫……”,19日上午,在《甲午风云祭》的雄壮歌声中,来自大陆的90名书法家和台湾的30名书法家面朝大海,一字排开,向中日甲午战争中遇难的中国同胞深深鞠躬、默哀。此刻,停泊在海上的数艘船艇汽笛长鸣,现场气氛肃穆凝重,矗立在海边的北洋海军将士雕像显得更加高大威严。
公祭仪式结束后,120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共同创作一幅120米长的书法长卷,并捐赠给岛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
“振兴中华扬我国威”“长铭国耻大振民魂”“甲午钟声唤醒复兴中国梦,春秋笔墨凝成将士大风歌”,一幅幅书法作品跃然纸上,传递着两岸同胞对那段历史的悲凉回忆和对民族复兴的向往。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书画家何正一现场创作了两幅作品:“正气浩然”和“墨缘情深”。他告诉记者:“中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但这更激励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苏士澍说,这次活动是海峡两岸民间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以同书长卷、墨祭国殇的形式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精神诉求和文化担当。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甲午战争的发生地,岛上至今仍留存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刘公岛大小炮台六座 ——北洋海军时代刘公岛炮台考略
李鸿章建设北洋海防威海卫基地,大约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1 )。光绪十年(1884年
-
回首往事人未老——记“老字典”刘德煜及其新作《威海往事》
一代老知识分子的文化操守和心声,正可用来概括刘德煜老师从事文史工作六十载的人生境
-
搭建科研平台 推动事业发展 ——写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创办10周年之际
10年来,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指导下,在国内外爱好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专业
-
“民-国”海军少将袁方乔
袁方乔(1891—1964),字宇南,荣成唐家庄人,民-国海军少将。历任“海圻”巡洋舰舰长
-
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
荣成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先驱:20世纪初被誉为山东“四大教育家
-
摘掉林国祥“丧舰降敌”的帽子——林国祥丰岛战后归国真相考
一,归国过程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丰岛海战爆发。“济远”舰
-
丁汝昌年谱(1884-1891)
6月21日(清光绪十年五月二十八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威远”、“康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