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120名书法家于19日齐聚战争发生地——威海刘公岛,缅怀英烈,共祭国殇。
“甲午重来祭国殇,东临碧海雾茫茫……”,19日上午,在《甲午风云祭》的雄壮歌声中,来自大陆的90名书法家和台湾的30名书法家面朝大海,一字排开,向中日甲午战争中遇难的中国同胞深深鞠躬、默哀。此刻,停泊在海上的数艘船艇汽笛长鸣,现场气氛肃穆凝重,矗立在海边的北洋海军将士雕像显得更加高大威严。
公祭仪式结束后,120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共同创作一幅120米长的书法长卷,并捐赠给岛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
“振兴中华扬我国威”“长铭国耻大振民魂”“甲午钟声唤醒复兴中国梦,春秋笔墨凝成将士大风歌”,一幅幅书法作品跃然纸上,传递着两岸同胞对那段历史的悲凉回忆和对民族复兴的向往。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书画家何正一现场创作了两幅作品:“正气浩然”和“墨缘情深”。他告诉记者:“中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但这更激励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变得更加强大。”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苏士澍说,这次活动是海峡两岸民间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以同书长卷、墨祭国殇的形式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精神诉求和文化担当。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甲午战争的发生地,岛上至今仍留存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甲午战争与维新思潮的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国人从睡梦中惊醒,民族耻辱感和自尊心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
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如何在社会教育中发挥作用
国耻类遗址,是中华民族被外敌入侵、遭受伤害和杀戮的历史见证。国耻类遗址博物馆就是
-
撇篲山的新发现——乡土考察报告之三
不久前,我由文城西去15公里,考察了撇篲山,有两个发现:一、这是一座已沉寂的火山;
-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 编纂《日清战史》时有无编纂提纲……
-
仙姑美誉传四方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南沿海,有一户郭姓人家,家中有一个小姑娘,漂亮聪慧,心灵手巧。
-
我研究方伯谦被杀案
济远管带方伯谦军前正法,曾引起海军内外的极大震动。或谓罪有应得,或谓实属冤案,此
-
门神和春联的起源及其发展
神系道教因袭民间习俗奉祀的司门之神。我国民间供奉门神历史悠久。奉祀门神当起于原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