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1984年,为了发展对外经济和旅游事业,促进四化建设,国家决定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威海港和刘公岛也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北洋海军提督署及其附属建筑由驻军分批移交地方管理。
为了搞好文物管理,1985年3月21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性质为全民文化事业单位,编制4人,隶属威海市(现环翠区)文化局领导。
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地级威海市成立。同年12月9日,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上划为市直文化单位,隶属于威海市教育文化体育委员会领导。
同时,威海市编制委员会决定,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同时挂威海市文物管理所牌子,编制20人,在履行原职责的同时,还要对威海市所属荣成、文登、乳山和环翠区的文物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该所坚持抓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发展理念,在抓好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管理保护和开放的同时,开创了威海市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1992年3月1日,划归威海市文化委员会。同年4月25日,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将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2003年6月30日,威海市委市政府再次决定将我馆划归刘公岛管理委员会领导,仍为市直文化事业单位。
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2009年9月经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百家争鸣
-
关于“致远”等舰来华过程的几个问题 ——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马幼垣先生的大作《马吉芬与北洋海军》一文刊于《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1 ),复
-
关于《威海街道名称古今谈》的说明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以下简称《甲午馆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李仁海先生的文
-
从“莱伯作旅鼎”说起 ——周代铭文“旅”字探识
《黄县志稿·金石目》中记载:“(黄县)城东南鲁家沟田中出铜器十:钟三、鼎二,钟无
-
历史著作也可以这样撰写——刘玉明、戚俊杰新著《辩证看甲午》读后
中国历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方法与传统。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为写出
-
《北洋海军“来远”兵船管驾日记》阅读报告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沈津教授的大作《中国珍稀善本古籍书录》中,有一篇介绍《北洋海军
-
威海惊人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
李鸿章论人与论世
近日,《李鸿章回忆录》出版。这本书在出版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者曼尼克思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