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最后更新日期:2012年8月26日
1894年1月,朝鲜南部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派兵镇压。
6月5日清朝命太原总兵聂士成、直隶总督叶志超率军2000赴朝,进驻牙山。日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由,亦派重兵占据仁川至汉城一带战略要地。不久,东学党起义平息,清政府建议中日同时撤军。日以帮助朝鲜“改革”拒撤。7月23日,日军闯入朝鲜王宫,俘虏国王,扶植傀儡。
25日,日军舰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觑“探江号”和兵船“高升号”。
29日,日军进犯牙山清军驻地。
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丁汝昌年谱(1836-1883年)
1836年11月18日(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其父
-
近代山东沿海港口对外开放和航运探略
山东航运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土著东夷人就有先进的造船和远
-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档案的建设与利用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档案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提高完善的发展过程。初步
-
北洋海军中的荣成籍官兵
1880年,为给正在英国建造的巡洋舰“超勇”、“扬威”选配水兵,李鸿章奏请清政府,认
-
刘公岛大小炮台六座 ——北洋海军时代刘公岛炮台考略
张文宣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电报清楚地报明:“刘公岛大小炮台六
-
虽然身在此山中却识庐山真面目——中塚明著《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上编)读后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中塚明教授,将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研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
-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火炮是近代军舰间赖以决胜海上的一项重要舰载兵器,具体体现火炮效力的载体则是炮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