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凤凰卫视4月13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百年留学之留学日本潮”,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昨天我们讲到了1872年的幼童赴美,今天呢我们来谈谈留日风潮,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青年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 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大清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按梁启超的说法,中国人4000年的睡梦此时才被惊醒,中国知识 分子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日本为什么会富强?
康有为提出了“不妨以强敌为师资”主张仿效日本,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因此亲身到日本留学,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和富强的经验,并吸收经日本引进和消化 了的西方文化,自然成了许多中国爱国有志青年的向往之路。从1896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13名官费留学生开始,各省地方政府也陆续派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到 1899年已经有200余人了,20世纪初更有大批自费学生东渡,1905年到1906年达到了高超,猛增到了七八千人,以后虽有下降,到1911年仍有 三四千人,这个时期的中国官费自费留学生,共达数万人之多,形成了中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次留日高潮。
这个时期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的专业很广泛,尤以政法和军事为最热门,许多留日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而走了革命道路,他们在日本创办各种报 刊杂志,翻译出版书籍,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盟会及其革命宣传武装起义的骨干分子,大多都是留日学生,如大家熟悉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革命宣传家邹 容、陈天华,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等,都是早期的留日学生。
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许多留日学生回国投身辛亥革命,一度留日学生就骤减了。1913年到1914年又恢复和增加到了四五千人,出现了第二次留 日高潮,直到1930年留日学生还有二三千人,这个时期既有为建设国家未来,而赴日本深造的,也有对当时社会混乱不满而赴日本留学,寻找救国道路的,既有 官派留学的,也有大量自费生,一些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回国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早期活动,如陈独秀、李大钊、李达、周恩来,董必 武,彭湃等人。
国民党及民国政府许多党政要人,军事将领如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阎锡山、何应钦、白崇禧等都曾经留学日本,二三十年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左翼文化活动也很活跃,例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都是后来中国文化界的精英。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 光绪廿一年山东军事情况折》考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一份题为《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光绪廿一
-
北洋海军刘公岛练勇学堂探源
《北洋海军章程》“船制”规定,北洋海军舰船序列,按每艘舰艇为一营建制。9艘主力战舰
-
研究甲午战争史五十年的心得之作——读戚其章教授新著《走近甲午》
中国人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善于“以史为鉴”。可是有个大前提决不容忽略,即对历史
-
丁汝昌年谱
10月2日(九月初四日)下午,丁汝昌与龚照玙在旅顺收到李鸿章中午来电:听说禹亭伤病未
-
丁汝昌与北洋海军座谈会在馆举行
2006年11月18日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诞辰170周年。当日,来自安徽、北京、南京等地的丁
-
关于清末以前威海、文登三部旧志时间断限的探讨
因为考证“威海八景”产生的年代,对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威海卫志》(以下简称康熙威海
-
各抒己见不乏真知——第三届(深圳盐田)博物馆馆长论坛综述
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