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海岸侵蚀是当今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威海亦然。
站在大海之滨,人们自然会想起 “望洋兴叹”“沧海桑田”这样的成语,当今威海的海岸侵蚀景象,让我们亲身感受到这两个并不陌生的成语。当今地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呢?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我们身边的大海,不知疲倦的海浪正在一步步啮噬着岸边的土地,脚下的桑田几年之间不见了,变成了沧茫的大海。下面是我对威海海岸侵蚀情况的考察。
近年来媒体经常有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地都有大海淹没岛屿和滨海土地的报道。南太平洋有的海岛国家不得不举国搬迁,逃离大海的威胁。海岸侵蚀的情景也同样展现在威海人的面前。威海近几十年来海岸侵蚀的情景确实令人惊愕,就以威海高技术开发区来说吧,北海岸的国际海水浴场,浴场西端原有一部队1958年修的碉堡,当时碉堡距海岸足有50米远,而今海水已兵临城下,海浪直接侵蚀着碉堡,碉堡失去了平衡,倾倒在沙滩上,浴场管理者以为有碍观瞻,不得不把碉堡拆除了。海水浴场的东端,20年前我拍的一张照片,岸边有5米高的黄土台地阻挡着海水。由于黄土台地难以阻挡海浪的侵蚀,浴场的管理者在黄土墙外用石块又垒起了一道石墙,石墙也难以阻挡海浪的侵蚀,黄土台地迅即崩塌。20年后我又去照了第二张相片,黄土台地不见了,黄土台地上的独立小屋、苹果树不见了,这里变成了一片漠漠黄沙,乍看好像到了新疆的戈壁滩。北风吹起的黄沙沿海岸继续向上蔓延,很快就要堆积到滨海的马路上了。如此情景使浴场的管理者不得不拉起一道尼龙网来阻挡北风吹起的黄沙。气势汹汹的北风成为海水浴场的难题。2009年,笔者陪同青岛海洋大学的教师考察威海海岸,他们说这一现象外地也经常看到,正在作为科研专题来进行研究。笔者也曾在胶东半岛北海岸的蓬莱、黄县一带考察,这种海水侵蚀黄土台地的景象随处可见,每年不知要丢失多少土地。这一现象,自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背景,但当今这种情景由于海面上升有愈演愈烈之势。当然个别地方也有人为因素,如不合理开发海岸带。总之,这是一个普遍值得面对的问题。
再说高技术开发区南海岸,其海岸侵蚀更是触目惊心,小石岛南1958年部队在海岸修建的碉堡,如今碉堡已孤悬在大海之中,远远望去露在水面上到像是一块礁石,距岸边足有300米之远,五十余年间多少土地已沦入大海。当今这里土地市价不菲,可谓是寸土寸金,如此,该有多少黄金沉没大海呢?不过有趣的是,人们还会看到在高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图上,仍然把这已经消失的土地规划成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用地,因为他们用的是老地图,地之不存,何以作为。由此沿海岸往南,人们还可以看到在这岌岌可危的海岸带上,面向大海建起了数栋高档别墅,别墅还没有入住就荒废在这里了,其原因外人自然无法猜测,但人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岌岌可危的海岸带上建起的别墅,不是要步海中碉堡的后尘吗?仅有咫尺之遥不以为训,到那时也许只有望洋兴叹了。还有值得一说的是,北海岸上新建的高档饭店紧靠大海,看上去倒是风光,这样的建筑即使是风暴潮的风险也难以承受,莫说海岸侵蚀的后果了,看来当今海岸带的规划设计也是值得研讨的问题。
沧海桑田,大自然无休止地在变化着,人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变化,前提是要认识自然。当今世界,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世界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威海地处滨海地带,应立足防患于未然,科学地开发海岸带,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自然环境。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加强基地建设 广泛开展国防教育
2009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国防教育会议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获殊荣,继全国爱
-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确切地说,我并非对马先生所有的意见都不接受。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我承认马先生所指
-
文登境内又一重要考古发现——解读“大将庙”和主持僧石墓浮雕
大将庙,又名“梵云院”,又名“凤山寺”。位于文城西南50公里:小观镇郐家村西1.5公
-
《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 光绪廿一年山东军事情况折》考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一份题为《坐探山东军务委员曾于梁报告光绪廿一
-
马吉芬访谈录
马吉芬先生是在十二年前去的中国,他主要在天津水师学堂从事数学以及海军专业知识方面
-
丁汝昌年谱
10月2日(九月初四日)下午,丁汝昌与龚照玙在旅顺收到李鸿章中午来电:听说禹亭伤病未
-
瑞乃尔关于威海卫投降的报告
致《京津泰晤士报》编辑:尊敬的先生,在去年十一月的《布莱克伍德杂志》(Blackw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