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几乎搜不到几条“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方面的消息。但正似“小荷才露尖尖角”,由于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与博物馆文物工作紧密相联、对提升小型博物馆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并且有利于未来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构建,使博物馆业内人士不得不关注它。笔者在此对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抛砖引玉。
一、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的含义及现状
文物托管,就是民间文物所有者与博物馆签订协议,将文物以免费托管的方式搬进博物馆,文物所有权仍属于文物所有者,博物馆可研究、展览这批文物。
博物馆托管就是中小型博物馆特别是小型博物馆所有者将博物馆的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管理风险的法人去有偿管理,以明晰博物馆所有者、管理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管理方式。换言之,就是通过契约形式,受托方有条件地接受管理委托方的博物馆,以有效维护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
目前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43岁的万学工是辛亥革命元老万耀煌的后裔,自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从事民间文物收藏活动。耗时20余年收藏1000余件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有关的文物。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他曾举办过主题展。他的藏品中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颁发给武昌首义功臣的奖章、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就职时发行的纪念章等。万学工与中山舰博物馆签订协议,将文物以免费托管的方式搬进中山舰博物馆,文物所有权仍属于万学工,博物馆可研究、展览这批文物。这在湖北省是个先例 (1 )。广东顺德博物馆对于经过鉴定达到入藏条件的民间文物,提供免费保管,所有权仍归私人,不过博物馆可以对展品进行展出和研究 (2 )。南京税务部门办了一个税务博物馆。税务部门有可供展陈的文物资料,也有办馆资金,但没有办博物馆的专业人才。税务部门调研后了解到文博部门人才密集,引进要花费较大成本。于是,他们采用将税务博物馆委托给文博单位管理的办法。经过招标,税务博物馆与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达成托管协议,由梅园新村纪念馆派人对税务博物馆实施管理(3 )。“司马第”(理坑民居)位于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系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所建,至今基本保存完整。余维枢第十代后人余邦铎及兄妹六人现居上海,他们将父亲余春江祖传的“司马第”房屋全权委托婺源县文物局管理,并签订托管合同,期限为20年 (4 )。
文物托管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有接收托管意向的文物所有者一般是通过媒体或博物馆开展的活动得知到托管信息,当然也可以是主动搜索到托管信息。文物所有者与博物馆双方进行初步洽谈,了解文物情况,了解文物所有者诉求,介绍博物馆情况尤其是藏品情况及库房管理情况,博物馆带领文物所有者参观文物库房,对托管文物进行鉴定。双方签订文物托管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文物安全责任,明确文物所有者的文物所有权,明确博物馆对文物的使用权。对于较多的托管文物,博物馆应尽可能提供一处独立的文物库房或者专柜,其钥匙只有文物所有者持有,当然文物所有者也可以自己给文物贴上特定的暗记。文物存于库房时,相关问题由文物所有者负责;如果在展览期间出现问题,则由博物馆负责。
博物馆托管,由被托管意向的博物馆通过各种渠道,同托管博物馆形成联系,进行初步洽谈,介绍各自现状和双方团队情况及管理情况。到各自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签订托管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管理标的,包括管理目标、管理费用、管理方法、被管理人员待遇等。派驻人员驻场,委托管理正式开展。作为委托管理的一个关键之处是博物馆外派托管人员的选择。托管博物馆外派管理人员个人性格是很重要的,应善于接受新观念,思维开放,个性温和谦虚,能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超级自信、主观。禀性刚烈的人不适合出任托管负责人,因为容易引起大规模的内耗而形成一种不合作的文化。使命感对于派管人员是必需的,“空降兵”不能“摆平”“地头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派管人员过多考虑个人的权威、面子、利益。
二、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的作用和意义
1、文物托管、博物馆托管触动了博物馆行业的最敏感地带。
从博物馆业自身来看,免费开放之前,博物馆如何在旅游大潮中解决资金来源是一个焦点。免费开放后,随着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的逐步到位,资金来源问题已经不是博物馆界的主要问题。博物馆界的关注点又回到了具有行业特点的两个问题上。
文物资源匮乏问题始终萦绕不去。现在全国有1800座博物馆,拥有藏品总量约为800万件,全国文管所约有200万件,合起来号称拥有1000万件文物。如果加上全国文物商店所有的1000万件, 全国已知文物或称可见文物总共也不过2000万件。而美国史密森学会拥有自然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博物馆16座。这16座博物馆的藏品总量就达到l亿4千多万件。其所属的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800多万。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人称美国无历史,就是这个无历史的国家的历史博物馆却拥有1700万件文物。我国馆藏最多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只有100万件,其他大馆和各省馆也不过十几万件(5 )。目前全国除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博物馆拥有较充裕的文物征集经费,能征集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物外, 绝大部分博物馆由于征集经费极少很难增加馆藏文物。考古机构纷纷独立,自己忙着建文物仓库,而使很多博物馆失去了考古发掘功能。博物馆的实物性,即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藏品,是博物馆的最大的特征,围绕藏品转是博物馆的主要业务工作。文物托管是博物馆为解决文物匮乏情况想方设法增加藏品的举措,它破天荒地把文物所有权和管理使用权分开,试图从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寻求解决问题之路。
中小型博物馆、民营博物馆如何很好地发挥作用是博物馆业内需要尽快解决的又一问题。包括大多数民营博物馆在内的小型博物馆占到整个博物馆总数的70%左右,它们普遍管理水平低,队伍素质不高,馆舍条件较差。在短时期内,即使国家给他们投入一定的资金也不会很快生效。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图片展览要20万,国家给一个小型馆增加五六万,还是没法办展览,要再增加投入,国家财力又不允许。同样道理,增加少数人才也不会立即有大的效果。民间博物馆成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更何况势单力薄的民间博物馆。民营博物馆要取得与公办博物馆同等待遇,实质就是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此问题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但没能实现,其原因在于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与民办博物馆财产权、经营权私有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相应的监管体系没有建立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体制层次上想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级政府正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企业也进行包括重组在内的改革,博物馆也应对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旧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一方面从宏观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博物馆的布局、类别、老馆发展及新馆建设,按照行业发展规律进行全盘规划,另一方面从微观层次上对博物馆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2、文物托管是对社会文物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博物馆托管是有效的管理机制的推广,是行业内部对博物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
文物托管有效地整合了民间文物资源。杭州市河坊街办古陶博物馆就收藏一级文物达38件,目前正为付不出博物馆屋面租金而犯愁。安徽省涡阳县一位陶器收藏家,多年注重收藏被文物贩子不屑一顾的历代陶器,所藏陶器,比当地博物馆要丰富得多。赤峰收藏家张军有2894件史前文物。民间收藏者收藏了很多传世和出土古董文物精品,而许多博物馆每年几乎征集不到几件有价值的好东西了。在这一波历史上最多人数参与的收藏热中,许多相当珍贵稀有的古董文物极品被藏宝于民了。博物馆方面不应该无视民间收藏珍稀古董文物的存在,没有民间收藏就没有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作为国家博物馆应该对民间收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民间收藏的珍稀古董文物,以适当的方式让它进入博物馆。文物是收藏家的命根,除了创办民间博物馆的收藏家外,一般的收藏家也不会轻易放弃对文物的所有权。文物托管创造了收藏家文物进入博物馆的新形式。社会不需要投入什么新资源,就能将民间文物聚拢起来。博物馆优良的库房条件,使收藏家们的文物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博物馆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博物馆托管是行业内部对博物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注重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托管对象一般是小型博物馆特别是文物系统外各部门办的博物馆,它们寻求托管的原因,或是由于刚筹办,没有博物馆专业人才;或是想节约运营成本;或者是想尽快缩短建设时间。而大型国有博物馆一是专业人才多,完全可以抽调人出来。二是有现存的博物馆运作管理方法,拿起弓来就能射箭,比从头摸索干起成本要低,也节省了外出学习之类的费用。三是由于博物馆的全套工作是干中学,学中干,都在当地培训,既解决了一些不便,更能够缩短建设时间。派出人才有了有用武之地,避开了在原有单位人才间的相互倾轧,这对大型博物馆人才的成长极为有利。另外,大型博物馆的一些展览,在一定展期后本是要拆除的,当一些适合在小型馆布览的展览在被托管的博物馆再次展出时,资源在行业内得到了多次重复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大型博物馆的藏品走向“民间”,提升了地县级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的人气,也让小型博物馆的藏品有机会到大型博物馆展示,提高了小型博物馆的知名度。
3、为文物管理体制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起先行作用、铺垫作用。
第一、文物托管是社会流散文物登记的一种形式,为建立合理的社会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奠定基础。如何通过建立文物登记制度来全面掌握民间收藏文物的保存状况,建立合理的社会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 促进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文物管理部门和学术界不能回避并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1992 年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 我国开始把民间收藏文物登记摆上工作日程。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民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公民登记的文物保守秘密。”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强社会文物管理,制订《民间收藏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开展社会流散文物登记工作,为全面掌握社会流散文物的保存状况,建立合理的社会流散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由于该规定是选择性规定,而不是强制性规定,加上以后国家也没有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登记制度和措施,使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工作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实际上,主动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收藏文物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收藏家怕露,担心自身安全及文物安全;二是顾忌,不少收藏家收藏的很多是出土文物;三是担心政策不稳,文物被强行征收甚至没收,或担心执法人员和不法分子串通一气,用收藏家的文物谋求私利。文物托管后,由于文物是保存在博物馆内,收藏家不用担心安全和保护问题。目前博物馆托管文物时,实际上对民间善意取得的出土文物, 实行的是“特赦”政策,即对过去的非法收藏行为既往不咎。因为过去非法收藏或收藏非法文物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如文革中收藏家们的收藏行为实际效果上是替国家保卫了文物,虽然当时购买价格极低,但要充分考虑当时工资水平及市场行为本身特点),国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文物在托管时,博物馆与收藏者签定了承认收藏者文物所有权的合同,收藏者因为契约的存在而放心。可以想像出,这些托管在博物馆的文物,在它们主人离开后,由于继承者不一定热衷于文物收藏,其中的相当部分将会捐赠给博物馆。民间文物将形成“托管——登记——有可能捐赠”的良性循环。
第二、博物馆托管是博物馆管理的一种创新,将为同时发挥大型博物馆管理优势、小型博物馆地利优势,建立分馆制、博物馆集团制,甚至在创新民办博物馆的管理方式方面起先行作用。
在博物馆托管基础上实施分馆制和集团化管理。当一家小型博物馆托管给大型博物馆管理后,再向前发展一步,实际上只要不与政府间进行资产划拨,有托管关系的博物馆之间就形成了分馆制关系,或者说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博物馆集团。这样,本来拨付给小型博物馆的费用将由大型馆统一支配,而本来只在大馆展览一次就拆除的展览由一次性向多次使用转化。除此之外,小型馆的人员可以到大馆去进修学习,馆际间文物可以互相流动展出。为行政职级而设的人员就可以减少,而增加了专业技术职位人数。博物馆业内部发展规律本来就要求这样做,对社会、对大馆、小馆都有益处。
在博物馆托管基础上让民办博物馆管理费用部分实行与公办博物馆同等待遇,破解民办博物馆同等待遇难题。民办博物馆的代表人物一直在争取与国有博物馆的同等待遇。现在法律规定民办博物馆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这不仅使民办博物馆很难享受财政拨款,更因要缴纳各种税负,导致运营困难。除了像马未都等少数个人办的博物馆外,大多难以为继。如果民办博物馆就近委托给国有博物馆管理,当然前提是保持民办博物馆的财产私有、藏品私有性质,在国有博物馆对其财务监管之下,国家对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实施与国有博物馆同样的补贴待遇。托管合同期满后,如果民办博物馆不与国有博物馆签订托管合同,则民办博物馆仍然保持自己管理的状态,原享有的同等待遇同时取消。这样做,一方面绕开了“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与民办博物馆财产权、经营权私有性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同时确实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又达到了发挥民办博物馆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的目的。
在博物馆托管基础上建立全国文物藏品垂直管理体系。文物藏品是各级政府、博物馆、民间收藏家、文物贩子盯紧的标的物,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和保密性。常常听业内人说,考古出来的文物由考古队、大型博物馆、地方博物馆来分,有时候为了一件文物,副市长、副县长出面是常事。一些县级博物馆库房条件差,自然损毁降级的文物比被盗的还要多,一些县级博物馆在盖博物馆时因为缺少资金甚至卖出国家等级文物换取资金而被审计部门查到。源于现在文博单位的一些“内部规定”,捐赠者明明是把捐赠品捐赠给国家的,可是捐赠品一旦进了具体的某家单位,就好像成为了这些单位的私有品,不要说普通观众难以亲近,就算是国内的专家学者(非本单位的)也很难接近这些捐赠品。一些县级博物馆多次发生恶性文物失盗血案,文物已经敏感到有些馆连馆长要进库房也要有人陪的地步,藏品特别是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特高的藏品情况,都难打听到。在故宫文物丢失案发生后,很多博物馆已经将展出的一、二级文物偷偷调换成了仿制品。在城市建设中,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根本不问不可移动文物的本体和环境安全,甚至直接拆毁。
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管理权,不得交由地方政府任意干预处理,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等需要而损毁。美国、意大利始终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在管理体制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由于我国财政状况不允许盲目实行大范围内的垂直管理,但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把一、二、三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一、二、三级以外的博物馆原则上全部委托给一、二级博物馆管理,藏品自然同时也委托管理。在此基础上,有条件时实行全国文化遗产的垂直管理全覆盖。
参考文献:
① 荆楚网2011-09-20
② 珠江时报2007-05-11
③ 《中国文物报》2004年10月1日
④ 《上饶日报》2011-06-11
⑤ 《中国博物馆》,1996年第4期第2页,苏东海: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谁说方伯谦“甚谙海战”了?
1896年即甲午战争结束的第二年,由林乐知、蔡尔康翻译辑录的甲午战争期间报章报道的《
-
老树夼的见证杂记
建国前,威海人都知道市区北山有个老树夼。它不是个特有名的地方,但旧时的军政商界要
-
老胶东人的生意经
从地域上,史学界把胶东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圈,黄县(现龙口市)、蓬莱、掖县(现莱州
-
清朝时期的威海卫
自清军到了胶东半岛后,威海卫的明朝官吏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私下各谋后路。明崇祯十
-
首任北洋水师总兵林泰曾旧照首次发现
林泰曾生于1852年,为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第四子。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寡嫂养大
-
生态理念与博物馆建筑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21世纪是生态文明兴起的世纪,生态
-
一本以史为鉴的好书——读《辩证看甲午》断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尊重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