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出处:《甲午纵横(第二辑)》栏目:(暂缺)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摘要:雄伟的马石山是胶东名山之一,海拔467米,位于乳山市北部,横跨诸往、崖子两镇。这里峰岭巍峨,山势陡峭,林木茂密 [&hellip…
关键词: (暂缺)
雄伟的马石山是胶东名山之一,海拔467米,位于乳山市北部,横跨诸往、崖子两镇。这里峰岭巍峨,山势陡峭,林木茂密,风光秀丽。
传说远古时代,这里是一个草肥水美的牧场,天上的一匹神马也经常偷偷到牧场吃草饮水。神马来时,夜里牧场亮如白昼。后来天上下来一位天将要降伏这匹神马,神马就地一滚站起来,竟比大山还高,天将一看也施展法力,把身子一挺成了一个上顶天下立地的巨人。他伸手抓住马鬃,把大山当成了上马的垫脚石,飞身上马,疾驰而去。从此人们把天将踏着上马的大山叫作“上马石山”。后来逐渐把“上”字去掉,直呼“马石山”了。
马石山是红色的山,是胶东革命圣地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1942年11月日寇实行“拉网式扫荡”,马石山地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英勇卓绝的反扫荡斗争。日军对被困在马石山地区的我军民大肆屠杀,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日寇的疯狂暴虐,激起我万千军民无比义愤,他们同仇敌忾,与敌人开展激烈搏斗,终于突出重围,使日军横尸马石山区。为了纪念在马石山惨案牺牲的烈士和遇难同胞,乳山市人民政府于1970年10月至1972年10月修建了马石山烈士陵园。该园位于马石山南麓,坐山向南,这里群山环抱,松柏茂密,塔碑矗立。陵园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和旅游胜地。
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海拔467米的马石山主峰上,呈直六棱形,塔高15米,塔基周长55米,塔体由400多块乳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塔的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镏金大字。塔基四周终年被花环及松柏芳草簇掩。远眺这里,乳白色的纪念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在主峰阳坡离峰顶500米处,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堂,面积330平方米。纪念堂前有占地五亩多的广场。纪念堂的东西两侧,为马石山惨案中牺牲的96名烈士的陵园。园内保存着马石山惨案发生时,我军民与敌人战斗的掩体5处。在纪念堂西侧,有一眼古井,当年日寇围山时,粮断水缺,军民同饮井中之水,顽强歼敌。纪念堂正北200米处,有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于1943年1月28日为马石山殉难军民立的“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和为夏云超烈士立的白玉石碑。这些遗址碑石保存完好无损。纪念堂正中大门的门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堂内悬挂着夏云超、林江、于已午等烈士的遗像;展有题为“壮丽的史诗,英雄的业绩”的马石山惨案简介;有反映马石山惨案的版画;有日本侵略者残杀我人民群众的真实照片等。1981年4月14日,马石山烈士陵园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在这里悼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们的业绩。
马石山不仅留名于胶东革命的历史,其自然风光之美也是远近有名的。它虽无泰山的险峻雄伟,亦少黄山的雾海奇观,但却有自己独特的秀姿和内涵。老头山是马石山秀山丽水的第一景观。远远望去,山顶北面有一石头老人,头戴毡帽,身穿布衫,高翅鼻尖,眯缝双眼,满脸皱纹,胡须齐胸,双手扶漆,面北而作,俨如真人。紧靠老头山的东西有“天梯”,那陡峭岩石上的石阶,层层相接,斗折蛇行,浑然天成。自古传言,谁能登梯至顶,即可得道成仙。然而,梯路异常陡险,往往令人生畏止步,望“梯”兴叹。
马石山怪石嶙峋,多造化奇观,以“姊妹石”为最:山上有两块巨石,形似美玉。石顶随风起伏的芳草,犹如其披肩长发;石上纹络,勾勒出其短衣长裙;二石亭亭玉立,如同姐妹,世世代代相望相依。马石山东南麓陡立的峭壁上,显现着鬼斧神工建造而成的五凤楼。此楼上下两层,二楼还分前楼后楼,中通相接。前楼门窗俱全,明柱支撑,飞梁走檐,造工精巧。后楼为一石洞,明亮宽敞,可容得下数十人。传说八仙去蓬莱途中经过此地,看到此楼雄伟壮观,兴致大发,便登楼饮酒对歌。众仙一仙一歌,吕洞宾点石为鼓,击奏有节,旋律优美动听,引来五只凤凰翔于楼前,八仙乘着酒兴命此石楼为“五风楼”。八仙离去,留下石鼓,至今击之,仍发出深沉浑厚的声响。
五月的马石山,春光迷人。站在主峰上极目远眺,锦秀河山尽收眼底;百里美景尽踏足下。尤其是冬日观云海日出,别有一番情趣。“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就像两棵顶天立地的青松,巍然屹立在马石山上,长生不老,永远年轻。
(作者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党校)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中国水兵
在众多建造于艾尔斯维克(Elswick)船厂的军舰中,没有哪一艘能像中国巡洋舰“致远”和
-
晚节不保毁誉参半——山西、云南巡抚梁萼涵
梁萼涵(1798-1858年),字心芳,号棣轩。原籍荣成孟家庄(现属环翠区)。梁萼涵出生在一个
-
丁汝昌年谱
9月1日(八月初二日)晨,丁提督率舰队开赴旅顺海域,指派“致远”、“经远”两舰及“
-
历史文化:滥造之风当刹
历史文化,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一代代先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给后人(也包括今人)
-
甲午战争残炮辨疑
我院收藏的一门甲午战争残炮、两副地阱炮炮架。残炮属于哪种类型的大炮,来自于哪座炮
-
甲午战争后的程璧光
程璧光,福建船政学堂毕业,曾参加甲午战争,担任过民国海军总长,主要的功绩是率海军
-
刘公岛大小炮台六座 ——北洋海军时代刘公岛炮台考略
张文宣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电报清楚地报明:“刘公岛大小炮台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