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湘君

出处:《甲午纵横(第二辑)》栏目:学苑杂谈文博论坛文物考古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摘要:早在2004年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把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 (暂缺)

早在2004年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可见,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结合本职业务浅淡博物馆的宣教工作。

一、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

宣传教育职能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其重要业务活动内容通常包括讲解接待活动、对外宣传活动、观众联络活动和对外专题活动四个方面,这些活动的组织,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开展博物馆的各项业务,赢得更多的观众,获取丰厚的社会效益乃至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颁布的《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为“宣传教育机构”。博物馆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它同学校一样履行教育职能。但它与学校又有不同之处,它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通过举办陈列展览及其它手段,以自然和人类历史见证物(展品)为基础,其教育对象是所有观众,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也就是说博物馆教育是全民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它是向广大观众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其宗旨在于培养和教育人,其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和其它教育所无可比拟的,它能提供人们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成为学校的辅助教育机构。

二、如何做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博物馆的群众教育又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前沿,直接发挥着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作用。博物馆要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来反映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直观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可能经常到博物馆参观,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同志要动脑筋,想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由等观众上门为主动组织观众上门,或者将博物馆的展览送上门,使一些因故不能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受到教育。以此扩大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使其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实践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功能。下面就如何加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宣教为本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长期以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人们忽略了,现在无论中小学生还是教师、家长,大都没有主动要求参观博物馆以接受教育的愿望。对大多数人来说,博物馆正在展出什么展览,有什么特色,给什么人收益都不太清楚。其实,并非人们不关注,而是博物馆对展览宣传远远不够。近年来,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文化、文物部门和各类专业博物馆、纪念馆,继续贯彻落实1991年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组织接待好青少年参观、瞻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定为收费参观的教育基地,对学校组织在校师生参观要免收费用。各个展出单位都应建立和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可见,如何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博物馆宣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邓世昌纪念馆成立时间不长,在文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观众人数不很景气的情况下,纪念馆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观众,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该馆确立以宣传教育为主,以民族气节为切入口,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带动纪念馆的发展。2001年,邓世昌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生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工作者、漫画家李荣昌先生于2001年9月在纪念馆展出了漫画作品《忠魂颂》。此展览一展出,仿佛给人们日益麻木的神经以沉重一击。确实,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的生活日益安逸,人们的爱国热情似乎有所淡化。此次展览一推出,在广州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市内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大幅报道,吸引了很多观众,有的观众甚至几次到博物馆来参观。为了配合宣传,我们的宣教工作者在这次展览时作了周密的部署:一方面,我们主动与市教育局、团市委联系,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各学校一定要组织好这次参观;另一方面,派出最强有力的讲解员,用更生动、更形象的讲解接待每批观众,让观众满意。很多学校的老师反映这个展览搞得好、很及时,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许多人都说,五十分钟的展览,胜似十年历史课,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前进。有的学生留言写道:“我觉得这样的展览特别有意义,我很受感动,先烈们的事迹将影响我的一生,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下一代人继续发扬!”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无形的促进力量!由此可见,像这样对学生教育深刻、又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展览,观众是非常欢迎的。一个展览在几个月内,就接待各界观众10多万人次,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以宣教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应运用好博物馆社会教育这一功能,要以宣教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历史遗物、资料等陈列品用不同类别、不同形式展示出来,尽可能地提供给观众,使观众有条件、有兴趣地学到丰富的知识。海珠博物馆让展览走出博物馆、走向学校、走向社区作为开展宣传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该馆利用馆藏文物的优势,结合海珠区悠久的历史,在全区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弘扬海珠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该馆制作的流动展览《海珠史话》分别在全区小学轮流展出。今年,又将此展览送到广州市大学城,分别在各大学展出,拓宽了展出的范畴,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目前,由于一些博物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他们把展品布置好后,往往只发一些请柬给领导层和部分专家学者,而忽视了大众层。所以第一天展览开幕热闹非凡,人来车往,场面十分壮观,可是到了第二天,便开始冷冷清清,甚至出现外国人参观比国内观众参观人数还要多的现象。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如何让展览生动起来,观众的参与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海珠博物馆在这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他们开展了招募青年学生志愿者讲解的活动,博物馆提供讲解的平台,让志愿者讲解。通过讲解,志愿者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讲解员都特别愿意为他们介绍博物馆的展览。这一活动也拉近了学生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同时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活动一开始,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先后有几十名师生积极要求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这批志愿者为博物馆增添了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

(三)以宣教为龙头,实现博物馆与企业的“联营”

博物馆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博物馆经费短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有人说,“钱多不一定办好馆,但钱少一定办不好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资金缺乏已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21世纪带给博物馆的最大考验。“求人不如求己”,除了继续争取政府支持外,博物馆自身必须开展经营活动,以逐步增强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能力。很多博物馆都作了不同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海珠博物馆——这个在省、市等大博物馆眼中的小型区级博物馆,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不以馆小而不为,敢为天下先。他们以宣教为龙头,实现了博物馆与企业的“联营”。他们利用博物馆的场地与技术,主动与企业联合搞展览。2004年,由海珠博物馆宣教部门策划,与顺德米酒厂联合举办的“红荔牌红米酒杯书法大赛”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活动中,由企业出资金,博物馆出人才、技术、场所等,实现博物馆的有偿服务,以拓宽博物馆经费的来源,形成了博物馆、企业、社会三者的参与,吸引了大批书法爱好者参与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宣教部门对宣传工作作了精心的部署,除在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外,又与广大市民喜爱的《岭南诗社》寻求合作,联手开辟了《红荔牌红米酒杯书法大赛》专刊,将征稿通知、得奖作品、作者名单等都在专刊上登出。同时,作曲爱好者还将红荔牌红米酒谱写成曲子《红米酒为我增光》,在活动中组织演唱,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博物馆宣传了文化,企业宣传了产品;博物馆发挥了教育的功能,企业也提高了知名度。通过“联营”,实现了博物馆与企业“双赢”。

《博物馆教育入门》河南省人民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

(作者单位:广州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日志

Comments are closed.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