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俊杰

出处:《甲午纵横(第二辑)》栏目:(暂缺)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摘要: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但改变了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的历史走向,而 [&hellip…

关键词: (暂缺)

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但改变了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的历史走向,而且对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110多年了,但人们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这场战争的研究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参与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就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新趋势作以简要叙述。

一、整合资源,使甲午故地成为研究甲午战争史的重要基地。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既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建有大量重要的海防设施,又是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的重要战场。这些近代水师旧址和甲午战争遗迹分布在刘公岛、日岛及威海湾南北两岸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有28处遗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负责管理保护和开放利用。自1985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建立至今,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这些遗迹不但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还保留了范围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关于甲午战争的文物与史料也得到了及时征集和有效保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和110周年的全国乃至国际学术研讨会都在这里举行。

开展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不但要拥有历史文化遗产,还要有相应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为了解决没有编制、专业研究人员缺少的问题,主动与专业科研单位联系,寻求合作,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一)成立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著名学者、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戚其章先生担任甲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课题,布署研究任务,培养研究人员,使学术研究开展得有效有序。

(二)成立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几年来,该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社团组织的优势,开展广泛的交流,传递学术信息,选择有关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并与山东社科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相互支持,共谋发展,带领广大会员开展研究,不断攻克难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建立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想方设法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姻合作,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藏书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共同筹建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任继愈教授亲笔题写了“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的牌匾,为两馆共建研究资料中心奠定了基础。现在,甲午战争研究资料中心已藏有图书5万多册以及大量影视、录音、图片资料和文字缩微胶片。

(四)创办馆刊,开辟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的新阵地。创办馆刊,是对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收藏、研究及宣传教育三大功能的延伸和深化,是经常性开展学术研究的新平台,是及时吸纳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馆刊自2001年创办以来,出版发行了20多期,近5万册。馆刊集学术研究、文博专论、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旅游服务、宣传教育、文物典藏于一炉,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发行广泛,深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加强馆站合作,整合研究资源,吸引国内外广大青少年自愿参与甲午战争史的研究活动。北洋水师网站的建立,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对甲午战争及近代海军有兴趣的青年人,他们利用数字技术,凭借网站平台,搜集史料,交流信息,开展研究,收到了超乎人们预料的效果。如甲午战争博物馆与北洋水师网站的友好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壮大了研究队伍,为多出研究成果、快速传播和利用学术成果打造了新的平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已与全国近30所大学、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专业学会,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聘请了1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或学术顾问,本着资源整合、共同攻关、提高效率、确保质量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开展学术研究,使甲午故地成为研究甲午战争史的重要基地。

二、挖掘史料,用日本的史料来证实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侵略史实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年之际,甲午战争“偶然发生论”又在日本泛起。“偶发论”的制造者完全否认日本早就有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他们不顾最基本的史实,采用经过人为修改的战史资料,把被歪曲的历史当作真实的历史进行宣传。面对“偶发论”的快速传播,正直善良的中外学者积极查找和挖掘丰富的史料,并决心用日本的史料来证实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侵略史实。

首先被找到的就是日本陆军大佐并任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的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它是小川又次于1887年春写成的,共分“趣旨”和“进攻方略”两个部分。他在“清国征讨方略”的“趣旨”中写到:“应详察邻邦形势,做与之相应之准备,有迅速进取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富国,……何况邻邦清国正忍怨以待时机,欧洲强国之舰船出没于咫尺之间,欲使欲望得逞。”①小川又次毫不掩饰地明确提出:“自今年起,在未来五年即完成准备,若有时机到来,则攻击之。”②这是小川又次两次奉命侦察中国之后写成的“谋清国之方略”。按该“方略”可知,预计至1892年,日本军队便可伺机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

小川又次在《清国征讨方略》中提出的日军总作战目标是:“若欲使清国于阵头乞降,须先从我国海军击败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③他还就军事占领中国之后,如何灭亡和统治中国提出六点具体建议:“(一)将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含登州府管辖之地),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盛京盖州以南之旅顺半岛,浙江舟山群岛,台湾全岛与澎湖群岛,及长江沿岸左右10里(10日里,约合39公里)之地,皆划入日本版图。(二)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给清朝,使之‘独立’于满洲。盖‘分割清国,占有其一部,有并非无名暴举之理。清朝自满洲来,夺取明朝之中国,而今日立于世界却不努力把中国引向开明,故应使之退回其本土满洲’。(三)于中国本部割长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后裔,建立王国,‘在中国使故主明朝再兴,统辖其土地。但将全部土地给予明朝,于东亚之权衡与安宁,绝非上策。因察其未来,等于又造出一个有实力之新清国。’照此办法,‘使之成为我国的保护国,镇抚民心’。(四)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再建一王国,为日本之属国,‘于属国拥立其民族被尊为武圣之关羽后裔,或寻求其他名人封之于王位’。(五)于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达赖喇嘛。(六)于内蒙古、甘肃省、准噶尔,‘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我国监视之’。”④

《清国征讨方略》是一个分割中国土地、对中国实施分而治之的计划,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灭亡中国的计划。《方略》的起草者迫不及待地提出:“现今,幸而欧洲各国相互戒备,尚非欧洲各国远征东洋之时机,欧洲各国亦无此实力。于此时,我国断然先发制人,制订进取计划,谋求国家他日之安宁与幸福,实今日之最大急务也。于清国之可乘之机,乃欧洲或中亚战乱之时,现在磨刀以待时机,最为重要。”⑤小川又次还毫不掩饰地指出:“若白人欲乘机夺取清国部分土地,则应仔细审其地形,对于我无害之地,不闻不问。毕竟白人得寸地我得丈地,白人占小部,我占大部。”⑥为了遮人耳目,他还建议在内蒙古、甘肃省、准噶尔等地,“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我国监视之”。由此不难看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侵略野心和欺骗手段已昭然若揭。

继山本四郎的《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介绍》发表之后,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名誉教授、著名学者中塚明先生又发现“福岛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里收藏了6份和中国进行战争的作战构想”⑦。具体为:“①‘征清方案(征清方策)’(海军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1887年12月30日。②‘对策’(海军少佐岛崎好忠)1887年12月。③‘对策’(海军大尉三浦重乡)(没有日期)。④‘(无题)’(海军大尉日高正雄)1887年12月30日。⑤‘阐述对策意见(对策之意见阐述仕候也)’(海军大尉佐佐木广胜)1887年12月28日。⑥‘对策’(浪速舰长海军大佐矶部包义)1888年4月20日。”⑧

以上6人提出的“征清方策”,都是以攻占北京为主要目的,只是处于海军这个海上作战兵种的特殊性,强调必须要完成下列任务:(一)“与北洋舰队决斗,将其击溃”⑨。(二)“开拓进攻北京之要道”,“占领山东省之地,而后掩护陆军部队登陆,最后将舰队根据地设在威海卫,侵入直隶湾,轰击沿岸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部队进攻北京”⑩。(三)“乘夜暗之机,搜索直隶抚宁县沿海,以各运输舰为先导,炮击摧毁沿海之炮台要塞,以支援陆军部队登陆,并防备敌炮舰或水雷船等来袭”(11),“在全军渡海完结后,应向北京逐步进军”(12)。

由此可见,这6份作战构想总的作战目标与小川又次大佐的《清国征讨方略》的作战目标是一样的。以上6个作战构想的执笔者,除了方案⑥的执笔人矶部包义是海军“浪速”舰的舰长外,其他5人都是属于日本参谋本部海军部的科长或科员。他们分别掌管日本海军出师计划、沿岸防御和在外国谍报活动工作。对于上述6份作战构想的完成时间,除日高正雄海军大尉没有日期外,其余4人完成作战构想的日期均在1887年12月。这6人的作战构想与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同在1887年2月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早在1887年,日本就在作进攻中国的准备。

中塚明教授在历史研究中,十分看重对原始资料的挖掘。在寻找史料、挖掘史料、研究辨析史料的过程中,他废寝忘食,几乎走遍了日本各地的图书馆、资料馆等。他还在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找到了《陆奥宗光的有关文书》,在福岛县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找到了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编写的《日清战史》草稿原件。在草稿中,他发现了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的详细记录。尤其珍贵的是,他还发现了包括陆奥宗光等当时的决策者的亲笔信、训令、草稿等等。

这些史料的发现也充分表明,日本军国主义者早在1887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7年,就已经制定出具体的开战计划,包括时间、步骤、措施、目的等。

中塚明教授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战争)研究,是以详细占有和考辨史料为基础的。用日本真实的第一手史料来证实日本侵略朝鲜、中国的历史真相,是他研究近代日本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难能可贵的科学方法,从而使他的论著无懈可击。

中塚明教授在深入研究陆奥宗光的《蹇蹇录》时,将从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发现的《蹇蹇录》的口述草稿《蹇蹇余录草稿缀》,与外务省1896年第一次刊行本和1982年第二次刊行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蹇蹇录》一书作了100多条的校对注释。通过比较核对,他发现,从《蹇蹇录》的口述草稿到外务省第一版和第二版,有许多地方都作了与事实相违的虚假记述。于是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在发动日清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是坚持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并用的策略,而且是先以外交为“先驱”,麻痹清国,蒙骗世界各国和国内人民,待到时机成熟,立即以武力达到其突然占领朝鲜和对中国开战的目的。

中塚明教授以他特有的执着和毅力,详细全面地阅读并校对了公开发表和没有被发表的战史资料,包括日本参谋本部所编《日清战史》的原始草稿和日本海军军令部未刊的《二十七八年海战秘史》等。经过大量细致的比对,甚至包括亲自到历史事件或惨烈战斗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他用史料证明日本官方的记载和出版物存在许多编造和人为修改。为此,他专门出版了《伪造历史的修正》一书,对伪造历史者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对近几年在日本流行的日清战争“偶发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大量史料证实:“日本从政府到军队,预先就设想了和中国交战的时机并做了尽可能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才断然出兵的。而且,日中间的交战,至少从1887年开始,具体的作战计划就已经被构想出来了。”(13)这是确凿不疑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则是用日本的史料来证实的。

三、大胆探索,用新的方法来论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百余年来,人们不断对甲午之战进行反思与讨论,其目的就是希望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新的方法的采用,新的研究力量的成长,甲午战争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讨论也更加深入,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用军事科学知识和军事技术来解读和论证历史事实。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一大批青年学子对近代工业和军事科技产生了极大兴趣,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资料,对甲午海战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北洋水师网站站长、中国海军史研究会陈悦研究员在《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度还是点?—甲午海战史料中技术名词考析一则》等文章,都是运用科学技术和兵器知识对甲午海战进行详细研究的,颇俱新意。

(二)把对文献资料的考证与实地考察调研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走出书斋或办公室,亲历甲午古战场,对照文献记载,考察地理、地貌,把书本记述和战区地形相结合,从而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参加“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学术研讨会”的全体代表,乘坐海军舰艇从威海港出发,全面考察了威海湾、刘公岛、日岛、荫山口、鸡鸣岛、海驴岛、成山头至日军登陆的龙须岛,与会者对照甲午威海保卫战的文字材料,对当时的天气、温度、风浪、补给、海战、枪炮、救援等情况都有了亲身体会,解决了许多人在办公室或书斋中无法解决的疑惑。再如孙建军研究员,对照甲午威海保卫战时期的电报和奏折,实地考察了烟台、威海、荣成、文登、牟平、蓬莱、黄县(今龙口市)及莱州等地的坐标位置及地形之后,发现当时包括李秉衡等封疆大吏在内的诸多要员高官的电报和奏章,存在一些脱离实际情况的奏报和叙述。这不但脱离实际,延误了战机,成为战败的添加剂,而且伤害了爱国官兵,欺骗了清朝的决策者和老百姓。

(三)把战争文物与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交叉比对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史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创新发展,对前辈和他人的成果固然要尊重继承,但不能满足现状,对原有文献资料和新发掘的史料及文物,仍要详加研究,仔细推敲,不放过一些有关宏旨的细节。近些年来,一些年富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史学研究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利用国内外文献和文物资源,进行交叉比对研究,果真发现了新问题,并能提出新见解。如陈悦对张荫麟先生1931年翻译的《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中,误将英文标识罗经点“POINT”译成“度”的更正;孙建军在其所著《丁汝昌研究探微》一书中,解决了一些以讹传讹的问题,包括有些研究者把“北河”船误认为是地名标记等。

另外,新的研究成果还告诉人们,要研究日本15年战争失败的教训,就必须要研究甲午战争史和日俄战争史。而要研究甲午战争史和日俄战争史,就必须用原始的、不加修改节选的第一手史料来实证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出军国主义导致日本15年战争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也只有把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第二次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串起来研究,才能探寻出反对战争、维持和平的有效方法和根本措施。

四、甲午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甲午战争研究的日趋活跃与深入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据粗略统计,甲午战争100周年之后的10多年间,中国出版的有关甲午战争的主要论著有:《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海峡两岸〈马关条约〉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甲午战争一百年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清战争与东亚世界的变化》、《北洋海军研究》(第一、二、三辑)、《甲午战争研究备要》、《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从甲午战争到甲辰战争》、《甲午风云与近代中国》、《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晚清海军兴衰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丁汝昌集》、《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共11册)、《甲午海战与中国海防》、《甲午战争与翁同龢》、《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血证:甲午战争亲历记》、《史鉴:甲午战争研究备要》、《忠魂:甲午战争的故事》、《国殇:从甲午战争至甲辰战争》、《觉醒:甲午风云与近代中国》、《恨海:甲午大连之战》、《近代国际关系史纲》、《李鸿章与北洋舰队》、《中日关系史论考》、《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近代化》、《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揭开日本教科书问题的黑幕》、《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清外务部收发文依类存稿》、《甲午战争》、《勿忘甲午》丛书(共9册)、《中日甲午战争全史》(共6册)、《甲午战争史》、《走近甲午》、《辩证看甲午》、《甲午纵横》、《丁汝昌研究探微》、《北洋海军舰船志》等。

日本学者的主要论著有:《近代日本与亚洲问题》、《国民与历史学的关系》、《日本帝国主义与亚洲》、《近代日本与东南亚》、《关于日本近代史的见解》、《近代日本与朝鲜》、《日韩合并七十周年》、《百年谎言的终结——思考近代日本史中的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开战与陆奥外交》、《日清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明治时期的日本与朝鲜》、《对朝鲜的侵略与战后责任》、《请你知道,日本与韩国、朝鲜的历史》、《近代日本与中国问题》、《从日中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日清战争是“义战”吗》、《〈蹇蹇录〉的世界》、《日清战争之后1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50周年》、《日清战争前日本对清战争的准备》、《伪造历史的修正》、《日军在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严格遵守国际法了吗》、《为什么不承认侵略的史实》、《历史的捏造与忘却》、《捏造历史导致亡国》、《甲午战争与大亚细亚主义的关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等。尽管是粗略的回顾,但足以表明甲午战争史研究是广泛深入的,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

五、结语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但还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如何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日本人民,真正了解甲午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了解甲午战争为何从日军占领朝鲜王宫开始算起,了解“陆奥外交”是和平外交还是开战外交,了解日军在旅顺大屠杀的真相,了解日军是如何侵占台湾的,了解真实的历史如何被歪曲,被歪曲的历史为什么今天仍在被继续歪曲,如何以史为鉴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完成好这一课题?中塚明教授撰写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与戚其章先生的近著《走近甲午》两书,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为作者应邀在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承办的“日本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演讲稿。

①转引之戚其章著《走近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13页。

②③同①,第14页。

④同①,第15-16页。

⑤⑥同①,第16页。

⑦中塚明《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见戚俊杰、刘玉明主编《北洋海军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第100页。

⑧同⑦,第100-101页。

⑨同①,第17页。

⑩(11)(12)同①,第18页。

(13)同⑦,第103页。

(作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馆员)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avatar

戚俊杰,1949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社科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威海市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长。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与史学研究,主编、合著各类图书10多部,发表论文近30篇。被评为山东处文化系统优秀专业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 《北洋海军研究》(第一、二、三辑)、《姜书璞治砚艺术》、“《勿忘甲午》”丛书。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日志

Comments are closed.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