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俊杰

出处:《甲午纵横(第二辑)》栏目:(暂缺)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摘要:1836年11月18日(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其父丁灿勋,其母向氏。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母亲向氏去世,不满周岁的…

关键词: (暂缺)

1836年11月18日(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日),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其父丁灿勋,其母向氏。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母亲向氏去世,不满周岁的丁汝昌由其祖母抚养。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奶奶鲍太夫人仙逝。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入乡私塾上蒙学,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由于庐江一带水灾严重,江潮倒灌,道殣相望,丁汝昌被迫辍学。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在家乡附近的白石天河的白立河渡口,为远亲徐姓人家放老鸭,闲时也摆渡子,以维持生计。

1851年(清咸丰元年),父丁灿勋病故。孤苦无靠的丁汝昌又开始帮族叔做豆腐,仍过着劳而无值的清苦生活。

1854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军攻占庐江城之后,丁汝昌参加太平军。

1860年(清咸丰十年),清军攻打安庆,丁汝昌随程学启投入湘军曾贞干营。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冬,曾国藩令其门生李鸿章招募淮军,并特拨湘军程学启“开”字二营加入淮军,丁汝昌又被编入淮军行列。

1862年4月5日(清同治元年三月初七日),丁汝昌随程学启在安庆乘雇来的外国兵轮开赴上海,与太平军作战。是年秋天,丁汝昌、程学启、刘铭传与太平军大战于四江口,丁因作战勇悍,被刘铭传调入“铭”字营,乞置帐下,充当哨官,统领亲兵百人。旋又改统马队,升任营官,后授参将。

1864年(清同治三年),以军功擢升副将。是年,举家由庐江县迁至巢县高林乡(现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汪郞中村。

1865年(清同治四年),续娶取湖北安陆府钟祥县太学生魏湘清三女儿为妻,魏氏出身书香门第,聪颖贤惠,深得丁汝昌宠爱,随身最久。

1868年(清同治七年),以军功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

1871年1月6日(清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起,记名总兵丁汝昌、蒋希夷等,各率马队百余名,分别前往延安、定边一带察看地势。

1872年3月21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原配钱夫人去世,终年34岁,葬于无为州小鸡山梅花地。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淮军裁编,丁汝昌三营马队被裁减,他返乡赋闲。

1877年(清光绪三年)秋,接到朝廷兵部公文,给资赴部,军前听命。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一日),丁汝昌在京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后,奉旨发往甘肃差遣。离京回程途中,丁汝昌去天津拜见直隶总督李鸿章。李鸿章对他说:“吾今欲立北洋海军,乏人统率,尔如能赴英国学习海军,毕业归来,当以此任相属。”之后,丁以伤病复发为理由,免赴甘肃任职。

1879年11月29日(清光绪五年十月十六日),李鸿章奏请将前淮军记名提督、协勇巴图鲁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

12月2日(十月十九日),上谕:著照所请。自此,丁汝昌正式投身海防建设。

1880年10月7日(清光绪六年九月初四日),奉李鸿章之命,丁汝昌、葛雷森、许钤身等赴英国,并奉命在山东登荣水师艇船兵弁中挑选300名,认真操演,以备统带新购碰快船所用。

12月3日(十一月初二日),督操丁汝昌、洋总教习葛雷森,管带林泰曾、副管带邓世昌,大副蓝建枢、李和,二副杨用霖,正管轮黎星桥、陈学书,副管轮王齐辰、陆保,管队袁培英、何桂福,医生江永、杨星源,文案池仲祐、马毓藻、马元恺、解茂承,洋管驾章斯敦及舵工水火勇夫杂役224人前往英国,接带新定购的“超勇”、“扬威”两快船。

12月6日(十一月初五日),率队登上“丰顺”轮船,下午3时许,船由西沽启行,各兵船升炮并挂彩旗相送,是夜停泊大沽口。

12月7日(十一月初六日),晴天有风,丁统领及众人乘船出港口,过南北炮台,西北风越刮越狂,船在颠簸中继续前行。

12月8日(十一月初七日)8时许,乘船过烟台,入夜风雪愈紧,午夜船过黑水洋,天上时月时雪,船继续前行。

12月9日(十一月初八日),乘船冒雪航行,夜间抵达茶山,仍艰难航行。

12月10日(十一月初九日)8时许,丁统领率众人抵达上海吴淞口后,即令定制勇役号衣、靴鞋和旗帜。是夜,丁统领与马毓藻、马元恺、解茂承和江永诸君去上海万安楼客馆入住。

12月15日(十一月十四日),丁统领下令将勇弁分为两班,一班由林泰曾、蓝建枢、杨用霖率领;另一班由章斯敦、邓世昌、李和率领,从“驭远”船借洋枪160杆,每日赴吴淞校场会操,新招来的升火等人也随同水勇操演行队。

12月23日(十一月二十二日),丁汝昌、葛雷森偕马毓藻、解茂承、江永在上海乘法国公司轮船先行赴英,拟验收诸事齐备后,其余人员赴英国接收。

1881年2月10日(清光绪七年正月十二日),丁汝昌、葛雷森等抵达英国伦敦。

2月14日(正月十六日),丁汝昌、葛雷森、金登干前往纽卡斯尔,察看中国订购的巡洋舰。

2月18日(正月二十日),丁汝昌、葛雷森、金登干等回到伦敦。

是日,驻英国公使曾纪泽收到陈松生转交丁汝昌的信函,商请外交部门,照应各地游历及兵船升换龙旗等事。

2月20日(正月二十二日),丁统领从英国发来电报,令全体人员可以在四月内到达英国。

2月25日(正月二十七日),丁汝昌、葛雷森、金登干前往纽卡斯尔,验收巡洋舰大炮。

3月12日(二月十三日)早上6时许,丁汝昌、葛雷森等在伦敦车栈迎接曾纪泽一行公使,并到使署拜见了公使。随行的解研庄、马玉斋、江禹门也参加拜见。

3月13日(二月十四日)上午,再次到使署拜见曾纪泽,交谈良久,中午又参加了陈松生的宴请,下午2时宴会结束。丁汝昌、陈松生、曾纪泽、马清臣在下客厅交谈。傍晚5时许,曾纪泽与陈松生又到丁汝昌住处交谈极久。

3月15日(二月十六日),丁汝昌、松生到使署与曾纪泽交谈甚久。

3月17日(二月十八日)傍晚6时许,丁汝昌、葛雷森及随行人员到使署客厅,参加驻英公使曾纪泽举办的筵宴。曾纪泽亲自陪同,至晚上10时许离开使署回住处。

3月18日(二月十九日),丁汝昌再次到使署拜访曾纪泽,坐谈良久。

4月13日(三月十五日)晚上,丁汝昌带解砚珊与葛雷森再次到使署看望曾纪泽。

4月15日(三月十七日)上午9时许,丁汝昌在住处接待了来访的曾纪泽与霭堂,交谈甚久。

4月16日(三月十八日)晚6时许,丁汝昌、葛雷森、解研珊到使署与曾纪泽共同用餐,席散,他们又交谈极久。

4月18日(三月二十日),丁汝昌、葛雷森等在德国伏尔铿船厂观看了正在建造的铁甲舰后,返回伦敦。

4月22日(三月二十四日),丁汝昌在金登干的陪同下前往英国海军部,会见凯古柏海军上将(CooperKey)、豪斯顿·斯图尔特海军上将(HoustonStewart)及设计师巴纳贝(Barnaby),观看了最新型军舰的图纸和模型。

4月25日(三月二十七日),丁统领登上停泊在罗窠可(Lowwaiker)的“海琛”船上,下午将船移泊九里以外。

4月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丁统领下令,自即日起,水勇等早晚站班点名。

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丁统领令各执事按日办公如兵船。

4月28日(四月初一日)上午,应丁汝昌之请,曾纪泽为其校试双眼望远镜良久。

5月4日(四月初七日),下令自即日起,给水勇人等假日休息。并让葛雷森请洋人意淡顺、拍可两人为教习。

5月17日(四月二十日)晚,应邀率弁勇前往纽卡斯尔戏场观看马戏。全体官弁水勇雇马车五辆运送,沿途当地观者拥挤不堪,当地20名巡捕骑马随车护送。午夜戏毕,各勇悉到戏场中肃队而出,乘马车归。

5月20日(四月二十三日),下令挂牌禁止当地人来船参观,本军弁勇亦停假。

5月24日(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丁汝昌到使署看望驻英公使曾纪泽,并与公使久谈。

5月26日(四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丁汝昌、江禹门、葛雷森、邓世昌、杨用霖、马清臣、陈松生应曾纪泽之请吃便饭。席散,又交谈甚久。

5月26日(四月二十九日),令将病故水勇袁培福葬于当地官山墓地,管驾官及水勇皆临穴送葬,并立墓碑永作纪念。

5月28日(五月初一日),令将四月二十八日夜11时死亡的水勇顾世忠葬于官山墓地,参加人员及葬礼相同,两墓紧接为邻。

5月29日(五月初二日)下午5时许,丁汝昌及陈松生与使署僚友,邀请曾纪泽及马清臣、葛雷森吃便饭,晚8时许席散。

5月30日(五月初三日),丁汝昌在居室接待驻英公使曾纪泽,两人交谈甚久。

6月1日(五月初五日),为中国农历端午节。是日上午,丁汝昌与陈松生着便衣到曾纪泽处拜会,交谈甚久。

6月2日(五月初六日),丁汝昌到使署在湘浦室,拜访曾纪泽并与公使交谈极久。

6月5日(五月初九日),因公使栗诚弟在京病故的电报昨天收到,丁汝昌与陈松生到使署当面向曾纪泽表示慰问。

6月8日(五月十二日)下午,丁汝昌偕葛雷森到使署与曾纪泽公使交谈。

6月9日(五月十三日),丁统领与林泰曾应邀赴议政院出席纪念火车发明人百年诞辰宴会,当地官员及名绅才士400多人参加盛会。

6月28日(六月初三日),丁统领规定:自即日起,给水勇票每日40张,准许本地40人持票来船游观,离船时即将票交回。

7月5日(六月初十日),因有颠狂妇女上船,丁统领决定停止发给水勇号票,自即日起禁止本地人上船参观。

7月10日(六月十五日)上午,丁汝昌偕林泰曾到使署看望曾纪泽并与之交谈。午饭后,公使清捡赠送丁汝昌的礼物。

7月11日(六月十六日)下午,丁汝昌在使署子兴室与曾纪泽交谈。

7月13日(六月十八日),在芳圃室,丁汝昌与曾纪泽交谈了很长时间。

7月15日(六月二十日),率人观察“超勇”舰试航。

8月2日(七月初八日),丁统领与葛雷森率洋员及第一班员弁勇丁登上“超勇”,另一班员弁勇丁及洋员管轮登上“扬威”。“超勇”、“扬威”两快船船身长220英尺,宽31.9英尺,船吃水吃14英尺,装满煤达15英尺,马力150匹,装后膛大炮2尊,分装配在船头船尾,炮各重25吨,中号炮4尊等。

8月3日(七月初九日)凌晨1时,在纽卡斯尔迎接曾纪泽一行,见面之后,又乘车将公使送至阿莫斯庄炮局总办诺布尔的乡墅,安排好公使住下,丁汝昌与陈松生返回市内客店。上午近11时,又陪同公使一行先乘火车,再乘轮船,前往海口看船。12时30分登上“超勇”舰,阅看良久。下午1时30分,曾纪泽在“超勇”舰亲自升起龙旗后,丁汝昌即令开船试航并演放大炮。快船每小时尽力可行14海里,每昼夜烧煤45吨;若每小时行12海里,则昼夜烧煤28吨;若每小时行8海里,则用煤18吨。午后,快船停泊在查潞实勒(JarowSiake)。

8月8日(七月十四日)中午,丁督统领操与在船接待前来送行的当地府尹,并接受送来的礼品及诸色机器像册。是日夜,丁汝昌赴伦敦拟往扉利茅(Plymouth)上船。

8月11日(七月十七日)下午3时许,船到扉利茅抛锚,少顷丁统领回到船上。

8月12日(七月十八日)晨,丁统领令“超勇”船挂英旗,鸣炮21响,贺英国王,当地炮台也升挂龙旗,答炮如数。“扬威”又放炮17响,贺英军提督,当地炮台亦照数回答。是日晚,纽卡斯尔官绅送来赞扬中国官弁勇丁的公文一份,认为中国水师官兵非常善良,在英许久,与本地绅民相处极好,此去各有恋恋不舍之情。

8月17日(七月二十三日)凌晨3时许,天晴微微有风,丁汝昌下令起锚开航,“超勇”在前,“扬威”紧随其后,为节约燃煤,故每小时只行8海里。

8月18日(七月二十四日)天晴,令水勇人等按日操作如常,是日,船出英国海。

8月19日(七月二十五日)下午,督率“超勇”舰过葡萄牙界。

8月20日(七月二十六日),因未见“扬威”随行,令升旗寻问过往货船,寻找“扬威”踪迹。

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令等待“扬威”,仍未离西班牙界,观沿海悬涯多炮台及灯楼。

8月22日(七月二十八日)天晴,炎热如盛夏,夜间有雾,率“超勇”船入行地中海。

8月24日(七月三十日)天气炎热,寒暑表九十度(华氏),率“超勇”舰过鸦罗斋(Aiger)。

8月26日(闰七月初二日)晨4时许,丁汝昌接到“扬威”船旗语报告,炮首洋人柯落可病重。是日,天气酷热。

8月27日(闰七月初三日)晨,下令升旗问“扬威”船洋炮首痊愈否,答曰病加重,中午船过冒他后,令船速每点钟9海里。

8月29日(闰七月初五日)天气酷热,率“超勇”舰继续前行,“扬威”又瞠后。

8月31日(闰七月初七日)傍晚,率“超勇”抵达波斯湾,晚8时船在港内停轮抛锚。

9月1日(闰七月初八日),待本地医生来船检验证实无疫症后开禁,两船交过苏伊士河费共计2400元。丁统领在船接待来访的土耳其管带。午后,“超勇”装煤水完毕,接“扬威”求救电报,丁统领令“超勇”前往救援。

9月2日(闰七月初九日)下午3时许,率“超勇”在距亚历山大80余海里处发现“扬威”,“扬威”管驾章斯敦报告,洋炮首柯落可已病故。丁统领令“超勇”连夜向“扬威”船上添装粮食与煤水。

9月4日(闰七月十一日)中午,督率“超勇”、“扬威”两船抵达波斯湾。

9月9日(闰七月十六日)晨4时许,率两船进入苏伊士河,中午停航让行。

9月10日(闰七月十七日)上午9时,率“超勇”船出河下锚,又接“扬威”船“轮叶已坏,船停河中,不能行”的求救电报。

9月14日(闰七月二十一日)下午4时,下令起锚开航,“扬威”紧随其后,时速10海里,两船昼夜行。

9月21日(闰七月二十八日),督率两船出红海门,中午过亚丁口,行入印度洋。是日夜晚,丁汝昌与池仲祐披阅地图,丁统领还将详图一卷赠于池仲祐。

9月22日(闰七月二十九日),风大浪狂,督率两船谨慎行驶。

9月27日(八月初五日)上午9时,丁统领接到“扬威”旗语报告:“机器微坏,停轮修理。”即令“超勇”停航等待。11时修复启航,快车速行,昼夜不停。

9月28日(八月初六日)天气清和,督率两船快驶,午后经迈乃柯岛(Minikal)。

9月30日(八月初八日)中午,率两船抵达锡兰,天气炎热。

10月2日(八月初十日)天晴,率两船快行,时速达12海里。是日夜9时许,“扬威”船水缸舱失火,即令停轮以水龙扑灭。

10月7日(八月十五日)午后,率船过马六甲海峡。

10月8日(八月十六日)大雨,早晨5时许率两舰抵达新加坡,锚泊码头。是日,接待中国领事左子兴来舰参观。

10月9日(八月十七日),丁汝昌在船接待英总督来看船参观。午后,又接待曾锦文来访。

10月10日(八月十八日)晨4时,起锚开船,以快轮速行。

10月12日(八月二十日)午后,率两船过西贡界,入中国海。

10月15日(八月二十三日)晨,过安南界,下午2时暴雨,抵达香港外洋,见有沉船和落水船员,即令停轮放舢板救人。是日晚9时,令船在香港灯塔山前下锚停泊。

10月16日(八月二十四日)天气晴朗,令文案池仲祐去香港招商局取李鸿章公文,下午4时,率两船入广东地界,夜间12时下锚江中。

10月17日(八月二十五日)清早,率船启航,沿途山明水秀。上午9时许“扬威”搁浅,急令“超勇”下锚相候,待至夜间12时水涨满潮,“扬威”方出,深港下锚。

10月19日(八月二十七日)上午9时,率领官弁水勇迎接两广总督张树声及滿城文武各官来船参观,张总督还带来礼品慰问两船官兵。

10月20日(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率两船抵达香港锚泊,是夜,接到李鸿章电令,因怕北方温低封河在即,令船不必闽广皆行,遂决定两船不入福州,直抵上海。

10月21日(八月二十九日),英国兵船升挂龙旗,鸣炮17响,庆祝中国;丁统领命“超勇”船挂英国旗,如数鸣炮以作答谢。

10月24日(九月初二日)午后,督率两船起锚开航,驶离香港北上,船昼夜行。

10月25日(九月初三日)夜11时许,率两船进入厦门港抛锚。

10月26日(九月初四日)晨,率两船出厦门港口,其时,风浪大作,船行艰难。中午时分,在寥遥下锚,午后,风浪愈狂,至夜不歇。

10月27日(九月初五日)晨,率船开航。是夜,仍为大风浪,船泊湄洲。

10月28日(九月初六日),率船冒风开行,夜泊海壇观音澚下锚。

10月30日(九月初八日),督率两船快行,上午9时过白犬山,下午1时过妈祖界,下午3时过笔架山,入夜过南关,乘月明仍行。

10月31日(九月初九日)凌晨3时许,率船过台州,中午抵达宁波,下午3时过茶山,傍晚5时后过灯船。

11月1日(九月初十日)晨7时,率两船抵达上海港下锚。令林泰曾、池仲祐与章士敦、葛雷森在亚士客寓作出洋用款账目。

11月13日(九月二十二日),督率“超勇”、“扬威”两舰离开上海,继续北行。

11月18日(九月二十七日),率两船抵达天津大沽。

11月22日(十月初一日),率两舰官弁水勇欢迎李鸿章到大沽验收两舰。率两舰载李傅相乘风破浪,行抵旅顺口,锚泊经宿。

11月23日(十月初二日),陪同李鸿章乘坐两船返回天津大沽。

12月2日(十月十一日),因统带“超勇”、“扬威”来华有功,李鸿章为丁汝昌、葛雷森、林泰曾、邓世昌等人请功加奖。同日,李鸿章还上奏,请以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破格擢用。遇有水师提督缺出,即予简放。

12月4日(十月十三日),以巡海出力,赏记名提督丁汝昌换西林巴图鲁名号,并正一品封典。

1882年4月25日(清光绪八年三月初八日),批准李鸿章奏请,决定派北洋水师记名提督丁汝昌与马建忠酌带兵船前往朝鲜,襄助签订朝美条约。

5月7日(三月二十日),丁汝昌率领“超勇”、“扬威”、“镇海”三舰载马建忠驶离烟台,前往朝鲜。

5月21日(四月初五日),派“镇海”船携带文报从朝鲜回国,汇报朝鲜与美国谈判情况。

6月8日(四月二十三日),完成原计任务,丁汝昌、马建忠率舰离朝鲜回国。

6月23日(五月初八日),因朝鲜与德国谈判通商,应朝鲜国王咨商,丁汝昌、马建忠率“威远”舰抵达朝鲜。

7月2日(五月十七日),丁汝昌、马建忠率舰由朝鲜回国。

8月7日(六月二十四日),因朝鲜发生“壬午之变”,丁汝昌奉命前往登州,与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商议援助朝鲜事宜。

8月9日(六月二十六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丁汝昌与马建忠率领“威远”、“超勇”、“扬威”三舰起锚开航,前往朝鲜。

8月10日(六月二十七日),率带三舰抵达朝鲜仁川。

8月12日(六月二十九日)晨,丁汝昌乘“威远”舰由朝鲜启航,开赴天津。

8月14日(七月初一日),“威远”舰抵达天津大沽,丁汝昌向张树声汇报朝鲜局势。

8月15日(七月初二日),丁汝昌奉张树声之命,乘“威远”舰自天津大沽再赶登州,转饬吴长庆再次率军开赴朝鲜。

8月17日(七月初四日),丁汝昌、吴长庆率2营4哨共2000人分乘“威远”舰及“镇东”、“日新”、“拱北”等船,并由“泰安”船装载粮械军火前往朝鲜。

8月20日(七月初七日),丁汝昌、吴长庆率军队及诸舰船到达朝鲜仁川。

8月26日(七月十三日),丁汝昌、吴长庆、马建忠、袁世凯等扣留朝鲜大院君李昰应。次日,由南洋“登嬴洲”舰将其解送天津。

9月4日(七月二十二日),丁汝昌率诸舰船离开朝鲜,返程回国。

9月5日(七月二十三日),丁提督率各舰抵达烟台。

9月7日(七月二十五日),率领各舰抵达天津大沽。

9月14日(八月初三日),丁汝昌被任命为直隶天津镇总兵,统领北洋水师。

10月10日(八月二十九日),以平定朝鲜之变有功,李鸿章奏请赏记名提督、升授天津镇总兵、西林巴图鲁丁汝昌穿黄马褂。

1883年5月26日(清光绪九年四月二十日),丁汝昌接到张树声转李鸿章要他率舰赴上海待命的电令。

5月28日(四月二十二日),丁提督率“超勇”、“扬威”、“威远”三舰离大沽,前往上海。

6月6日(五月初二日),奉李鸿章之命,丁汝昌率军舰赴香港与吴全美会合后,再前往廉州查探。

6月10日(五月初六日),丁汝昌会同吴全美各率1舰驶抵廉洋,在钦州察看海口。丁汝昌旋回上海。

12月17日(十一月十八日),以越南嗣王被杀,祸乱方殷,丁汝昌奉命统带师船,赴粤听从调遣。

《庐江丁氏宗谱》顾廷龙叶亚廉主编的《李鸿章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张侠杨志一本罗澍伟王苏波张利民合编的《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

姜鸣编著的《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12月出版。

曾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中《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11月出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的《中国海关密档》,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6月出版。

姜鸣著《龙旗飘扬的舰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12月出版。

戚俊杰王记阜编校的《丁汝昌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池仲祐著《西行日记》,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戊申仲冬(1908年)印刷。

夏冬波著《丁汝昌考略》,载戚俊杰主编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06年第4期。

(未完待续)(作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馆员)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avatar

戚俊杰,1949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社科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威海市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长。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与史学研究,主编、合著各类图书10多部,发表论文近30篇。被评为山东处文化系统优秀专业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 《北洋海军研究》(第一、二、三辑)、《姜书璞治砚艺术》、“《勿忘甲午》”丛书。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日志

Comments are closed.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